短衣
拼音
duǎn y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uǎn的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duan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详细解释
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所服。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儒服, 汉王 憎之,廼变其服,服短衣, 楚 製, 汉王 喜。” 司马贞 索隐:“ 孔文祥 云:‘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 高祖 楚 人,故从其俗裁製。’” 唐 杜甫 《送舍弟颖赴齐州》诗之三:“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 仇兆鳌 注:“《国策》: 赵武灵王 好戎服,士皆短衣。” 清 龚贤 《扁舟》诗:“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短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短衣ㄉㄨㄢˇ ㄧduǎn yī短的服裝,非儒者的衣服。《史記.卷九九.劉敬叔孫通傳》:「迺變其服,服短衣,楚製,漢王喜。」唐.司馬貞.索隱:「孔文祥云:『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高祖楚人,故從其俗裁製。』」
短衣-汉语大词典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所服。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司马贞索隐:“孔文祥云:‘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高祖楚人,故从其俗裁制。’”
●唐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诗之三:“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
仇兆鳌注:“《国策》:赵武灵王好戎服,士皆短衣。”
●清龚贤《扁舟》诗:“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uǎn yī
1、商朝人多穿齐膝短衣,扎着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