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忍睹
拼音
mù bù rěn d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rěn的字 拼音为dǔ的字 拼音为m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ren的字 拼音为du的字基础解释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详细解释
- 【解释】: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 【出自】: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 【示例】:尸横遍野、白骨累累,令人~。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目:眼睛。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忍:忍耐;忍受。
睹:看见。
词典解释
目不忍睹-中華語文大辭典目不忍睹目不忍睹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ˇ ㄉㄨˇmùbùrěndǔ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淒慘或情況極惡劣。也作「目不忍見」、「目不忍視」。[例]屠城之慘,令人耳不忍聞,~。
目不忍睹-中华成语大词典目不忍睹
【拼音】:mù bù rěn dǔ
解释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出处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示例
尸横遍野、白骨累累,令人~。
近义词
惨不忍睹
反义词
赏心悦目
语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景象很凄惨
英文
one's eyes could not bear the scene
出处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引证
明-张栋--《陈边事疏》:间有饰虚之极,目不忍睹。至于拊心浩叹,而卒亦付之无可奈何也。
现代-何满子--《如是我闻·我见·我想》:女同学则被两个造反派押着跪在地上,低头哭泣,先前那种神神气气的模样丝毫不存了。女工已目不忍睹,偷偷走了。
当代-刘斯奋-三部九章-《白门柳》:日晌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
清-谈迁--《国榷·九五·崇祯九年四月丁丑》:(钱士升上言)此皆衰世乱政,载在史册,目不忍睹。
清-王韬--《(清)王韬日记·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丁亥》:(匪)将去,尽驱入房屋付诸一炬,奇惨异祸,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血流洇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故事
明-张栋--《陈边事疏》:间有饰虚之极,目不忍睹。至于拊心浩叹,而卒亦付之无可奈何也。
现代-何满子--《如是我闻·我见·我想》:女同学则被两个造反派押着跪在地上,低头哭泣,先前那种神神气气的模样丝毫不存了。女工已目不忍睹,偷偷走了。
当代-刘斯奋-三部九章-《白门柳》:日晌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
清-谈迁--《国榷·九五·崇祯九年四月丁丑》:(钱士升上言)此皆衰世乱政,载在史册,目不忍睹。
清-王韬--《(清)王韬日记·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丁亥》:(匪)将去,尽驱入房屋付诸一炬,奇惨异祸,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血流洇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造句
mù bù rěn dǔ
1、万人坑中,白骨累累,令人目不忍睹。
2、南京大屠杀,尸骨如山,血流成河,使人目不忍睹。
3、他那所有窗户都坏了的房子真是目不忍睹。
4、他们一齐倒在地上痛哭流涕。那哀告求饶的惨景简直目不忍睹。
5、(太多了,自己想),却恰恰是束缚心灵的东西,让人目不忍睹,愧不可当。
6、但见夫人,花容黯淡,面色苍白,浑身血痕,目不忍睹。
7、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让人目不忍睹。
8、我的房间还可以,其他人的房间简直目不忍睹。
9、痛不欲生,要求当局将他们一齐处死,其情之惨使在场者目不忍睹。
接龙
睹物思人 人地生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mù bù rěn dǔ
1、[惨不忍睹]cǎn bù rěn dǔ
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2、[目不忍视]mù bù rěn shì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反义词
mù bù rěn dǔ
1、[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2、[目不暇接]mù bù xiá jiē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