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梅
拼音
yán mé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méi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me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盐梅-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盐梅
【出典】 《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旧题汉·孔安国传:“盐咸梅醋,羹需卤醋以和之。”
【释义】 殷高宗让傅说作相,将傅说治国的作用比作和羹的调料。后世以“盐梅”作为咏宰相的典故。
【例句】 ①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李世民《执契静三边》3)这里以“盐梅”喻指宰相。②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李隆基《端午》37)这里以“盐梅”喻指宰相。诗谓宰相已尽职。③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李隆基《饯王晙巡边》40)这里以“盐梅”喻指宰相之职。诗谓希望王晙顺利完成巡边任务,回来好任宰相。④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648)这里以“调梅”喻指治理国政。⑤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苏颋《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796)这里借以表现姚氏身居相位。⑥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苏颋《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808)这里以“盐梅”代指宰相张说。⑦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李乂《奉和希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999)张仁亶有“同中书门下三品”衔,位同宰相。这里以“调梅”点明张仁亶位居宰相。⑧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沈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遇枢揆》1046)岑参的长辈中曾有三人任宰相。这里以“盐梅”点明岑参出身于相门。⑨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1047)给事中属门下省,门下省政事堂为宰相议事之所。这里以“盐梅处”点明自己任职于门下省。⑩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席豫《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1143)这里借以称颂张说身居相位执掌朝政。(11)黯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献李相公》1542)这里借以表现李氏已久离相位。(12)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岑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2194)这里借以表现自己入朝见到宰相理政的情景。(13)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杜甫《昔游》2358)这里追怀傅说辅佐之业,感慨自己不逢时。(14)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裴度《中书即事》3756)作者时任宰相,这里自陈并非意在高居相位。(15)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韩愈《苦寒》3802)这里的“梅盐”指酸咸二味,用调梅盐比喻贤相。诗谓皇帝摆脱蒙蔽,进用善于治理国家的贤臣。(16)岂堪裨岳镇,强欲效盐梅。(韩愈《咏雪赠张籍》3845)这里借用“盐梅”字面,谓雪花强欲模仿白色的梅花。(17)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元稹《赠毛仙翁》4650)这里借以追述毛仙翁曾预言作者将来要做宰相。(18)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温庭皓《梅》6916)这里借故事以咏梅,隐含述志之意。(19)他时讵有盐梅味,今日犹疑腹背毛。(李咸用《赠友弟》7408)这里以盐梅为喻,谓不知将来你是否能成为国家辅佐之才。
盐梅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梁书·处士传·庾诜》:“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苏辙《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白居易《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曲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
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