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开肉绽
拼音
pí kāi ròu zh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í的字 拼音为kāi的字 拼音为ròu的字 拼音为zhàn的字 拼音为pi的字 拼音为kai的字 拼音为rou的字 拼音为zhan的字基础解释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详细解释
- 【解释】:绽:裂开。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 【出自】: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
- 【示例】: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喊叫连声。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严刑拷打
按字解释
皮:人和动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
开:开启;打开。
肉: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软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
绽:裂开。
词典解释
皮开肉绽-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皮開肉綻
皮开肉绽-汉语大词典皮开肉绽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到非刑毒打。
●《水浒传》第十八回:“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未曾用得杖钱,一个个打得皮开肉绽,叫喊连天。”亦作“皮伤肉绽”。
●《水浒传》第一○七回:“﹝仇琼英﹞觑定滕戣,只一石子飞来,正中面门,皮伤肉绽,鲜血迸流,翻身落马。”
出处
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引证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十八回-《水浒传》: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明-凌濛初-卷十-《初刻拍案惊奇》:未曾用得杖钱,一个个打得皮开肉绽,叫喊连天。
明-天然痴叟-卷一二-《石点头》:众皂隶如狼虎般,赴近前拖翻在地,三十个大毛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清-无名氏-三四回-《梼杌闲评》:二人犹倨傲不服,被众人按倒,每人重责三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分付收监。
当代-莫言-四章-《红高粱家族》:爷爷牢记着曹梦九用鞋底打得他皮开肉绽的仇恨,瞅个空子就报复一下。
现当代-李建彤--《刘志丹》:刘培基左右拦阻,全不顶用。一顿皮鞭,抽得宝魁皮开肉绽。
现代-姚雪垠-第二卷第四四章-《李自成》:如今你才挨了几下,也没有皮开肉绽,就有点吃不消了。
明-冯梦龙-二六-《古今小说》:再三拷打,打得皮开肉绽。
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十八回-《水浒传》: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明-凌濛初-卷十-《初刻拍案惊奇》:未曾用得杖钱,一个个打得皮开肉绽,叫喊连天。
明-天然痴叟-卷一二-《石点头》:众皂隶如狼虎般,赴近前拖翻在地,三十个大毛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清-无名氏-三四回-《梼杌闲评》:二人犹倨傲不服,被众人按倒,每人重责三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分付收监。
当代-莫言-四章-《红高粱家族》:爷爷牢记着曹梦九用鞋底打得他皮开肉绽的仇恨,瞅个空子就报复一下。
现当代-李建彤--《刘志丹》:刘培基左右拦阻,全不顶用。一顿皮鞭,抽得宝魁皮开肉绽。
现代-姚雪垠-第二卷第四四章-《李自成》:如今你才挨了几下,也没有皮开肉绽,就有点吃不消了。
明-冯梦龙-二六-《古今小说》:再三拷打,打得皮开肉绽。
造句
pí kāi ròu zhàn
1、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2、他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仍然没有屈服。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pí kāi ròu zhàn
1、[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遍体鳞伤]biàn tǐ lín shāng
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3、[体无完肤]tǐ wú wán fū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4、[皮伤肉绽]pí shāng ròu zhàn
见“ 皮開肉綻 ”。
5、[皮破肉烂]pí pò ròu làn
形容伤势很重。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
反义词
pí kāi ròu zhàn
1、[完美无缺]wán měi wú quē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