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素车
拼音
bái mǎ sù chē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ái的字 拼音为mǎ的字 拼音为sù的字 拼音为chē的字 拼音为bai的字 拼音为ma的字 拼音为su的字 拼音为che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凶丧舆服。 2.喻指钱塘江潮及传说中的潮神伍子胥。用秦秋时伍员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详细解释
古代凶丧舆服。
《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 将 沛公 破 秦 军入 武关 ,遂至 霸上 ,使人约降 子婴 。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阳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徒知问鼎请隧,有惧 霸王 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篱之援。”
喻指 钱塘江 潮及传说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时 伍员 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五:“白马素车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兴 。”
按字解释
白:白色、纯洁、明亮。
马:一种哺乳动物,可用于骑乘、拉车等。
素:有质朴、本色、白色、向来等含义。
车:交通工具。
词典解释
白马素车-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白馬素車
白马素车-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白马素车白马凌空
【出典】 《文选》卷三四汉·枚叔(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潮。……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唐·李善注:“浩浩,深广之貌也。,高白之貌也。”《钱塘志》:“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据《太平广记》卷二九一《伍子胥》引)
【释义】 《七发》中的吴客向楚太子叙述白浪翻滚的江潮之壮观,有“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的比喻。又有传说云,伍子胥的神灵乘白马素车出没于钱塘江潮之上。宋词中常用作咏观潮的典故。
【例句】 ①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1868)这里用本典描绘江潮退潮的情景。②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吴琚《酹江月》[玉虹遥挂]2205)这里化用本典形容江潮奔涌的景色。
出处
引证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九·别高九万》:众客食鱼弹铗去,几人白马素车来。
清-魏秀仁-第五回-《花月痕》:白马素车,犹是范张同气;珠幡宝盖,终殊娟润双栖。
宋-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驽。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甚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唐-独孤及-《全唐文》三九三-《祭贾尚书文》:某守职拘限,会葬愿乖,白马素车,欲往无阶;寝门一号,心酸骨凄。容徽自此,永不复见。
故事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九·别高九万》:众客食鱼弹铗去,几人白马素车来。
清-魏秀仁-第五回-《花月痕》:白马素车,犹是范张同气;珠幡宝盖,终殊娟润双栖。
宋-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驽。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甚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唐-独孤及-《全唐文》三九三-《祭贾尚书文》:某守职拘限,会葬愿乖,白马素车,欲往无阶;寝门一号,心酸骨凄。容徽自此,永不复见。
造句
接龙
车马填门 门庭如市 市无二价 价值连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bái mǎ sù chē
1、[素车白马]sù chē bái mǎ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