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
拼音
bái gu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ái的字 拼音为guī的字 拼音为bai的字 拼音为gu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白圭-中華語文大辭典白圭ㄅㄞˊ ㄍㄨㄟbáiɡuī1.人名,生卒年不詳,名丹,字圭,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戰國魏文侯時大臣。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主張減輕田稅,「二十而取一」;另外經商要依據農作的豐歉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方式,同時要善於掌握時機等,有「商祖」之譽。一說,興修堤防水利者與經商致富者為二人。2.人名(1419-1474),字宗玉,諡恭敏,南宮(今河北南宮)人。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進士,授御史,監朱勇軍,討伐兀良哈有功,旋巡按山西。後從英宗北征,陷於土木堡,脫險而還。景泰中,遷陝西按察副使,尋擢為浙江右布政使。天順二年(1458)升右副都御史,平定貴州苗族之亂。天順四年(1460),召為兵部右侍郎;次年分兵巡邊,於固原州敗蒙古孛來。天順七年(1463),晉升為工部尚書。成化元年(1467),提督軍務,平定荊、襄流民劉通叛亂。成化三年(1469),改為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卒於任上。3.〈書〉白色的玉石或白玉製的禮器。[例]~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詩經‧大雅‧抑》)。4.〈書〉比喻清譽、清白之身。[例]鑠金銷骨易,蠅玷~傷(《韓湘子全傳‧第二十六回》)。
白圭-中国历史辞典①战国时周人。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经商,谷成熟时收进粮食,出售丝、漆;茧出产时收进帛、絮,出售粮食。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犹如孙吴用兵,商鞅行法。见《史记·货殖列传》。②战国时水利专家。名丹,字圭(一作珪)。曾任魏惠王的大臣。善于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主张减轻田税,征收生产物二十分之一。一说两个白圭应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