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越
拼音
shū yu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yuè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 拼音为yue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疏越-辞源3【疏越】禮 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疏:“越謂瑟底孔也,疏通之,使聲遲,故云疏越。”引申爲疏導流暢。後漢書六十上 馬融傳 廣成頌:“所以洞蕩匈臆,發明耳目,疏越蘊慉,駭恫底伏。”注:“越,散也。……此言作樂,亦以疏散滯伏之象。”
疏越-汉语大词典疏越1.疏通瑟底之孔,使声音舒缓。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孔颖达疏:“越,谓瑟底孔也,疏通之使声迟,故云疏越。”
后以指悠扬、隽永。
●唐白居易《五弦弹》诗:“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岂若后世务为哇淫绮靡之音哉?”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简劲宏妙,平淡疏旷,周鼎商彝,朱弦疏越者列。”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彊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卢陵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
2.疏散。
●《后汉书·马融传》:“若乃《阳阿》衰斐之晋制,阐蛙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薀慉,骇恫底伏。”
李贤注:“越,散也。”
3.疏忽;疏漏。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宋书·律历志下》:“备阅曩法,疏越实多,或朔差三日,气移七星,未闻可以下通于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