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匡
拼音
wèi kuā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wèi的字 拼音为kuāng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kuang的字基础解释
《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谓 匡 人以兵围 孔子。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其实 孔子 无所畏也。”后以“畏 匡”为困厄之典。畏,通“围”。详细解释
《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 。” 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谓 匡 人以兵围 孔子 。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 ’,其实 孔子 无所畏也。”后以“畏 匡 ”为困厄之典。畏,通“ 围 ”。
唐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昭明人心感悦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远迁逾 桂岭 ,中徙滞 餘杭 。顾土虽怀 赵 ,知天詎畏 匡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畏匡-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畏匡
【出典】 见“天畏斯文坠”条。
【释义】 孔子被困于匡地,他认为自己身受天命,不担心匡人把自己怎样。后世用作不畏困厄的典故。
【例句】 故土虽怀赵,知天岂畏匡。(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下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来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3927)这里用孔子事,谓弘农公(杨凭)知道天理在自己一边,所以他并不把贬谪挂在心怀。
畏匡《论语·子罕》:“子畏于匡。”
●刑昺疏:“子畏于匡者,谓匡人以兵围孔子。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于匡’,其实孔子无所畏也。”
后以“畏匡”为困厄之典。畏,通“围”。
●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昭明人心感悦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远迁逾桂岭,中徙滞余杭。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