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拼音
gān cǎ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ān的字 拼音为cǎo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基础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 毛。荚果弯曲,呈褐色。主根甚长,粗壮,红褐色,有甜味。可供药用,有润肺、止咳和解毒作用。详细解释
美草。
《韩诗外传》卷五:“西方有兽名曰蹷,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衔以遗蛩蛩距虚。”《庄子·齐物论》“麋鹿食荐” 唐 陆德明 释文:“荐, 司马 云:‘美草也。’ 崔 云:‘甘草也。’”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有甜味,可以入药。亦可作烟草、酱油等的香料。
《淮南子·览冥训》:“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南史·夷貊传下·宕昌》:“ 梁天监 四年,王 梁弥博 来献甘草、当归。”《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无毒,能随诸药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语叫做‘国老’。”
荠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师旷占》曰:‘……岁欲甘,甘草先生。’”原注:“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谚曰:甘草先生则麦熟,苦草先生则禾不熟。甘草,薺;苦草,黄蒿也。”
藤的一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甘草非国老之药者,乃南方藤名也……以条叶俱甘,故谓之甘草藤,土人但呼为‘甘草’而已。”
指茶。
宋 陶穀 《清异录·甘草癖》:“草中之甘,无出茶上者。宜追目 陆氏 为甘草癖。”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甘草-中药大典甘草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英) Liquorice,Licorice Root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lsch.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化学成分 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iiquiri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附注胀果甘草G.inflata、光果甘草G.glabra根和根茎亦入药。
甘草甘草ㄍㄢ ㄘㄠˇɡāncǎo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莖有毛,主根長。根和根狀莖也叫甘草,有甜味,可以做藥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gān cǎo
1、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