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窟
拼音
lǐ k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kū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ku的字基础解释
1.义理的渊薮。谓富于才学。 2.指义理的奥秘。详细解释
义理的渊薮。谓富于才学。
《晋书·张凭传》:“帝召与语,叹曰:‘ 张凭 勃窣为理窟。’” 唐 陆龟蒙 《麈尾赋》:“理窟未穷,词源渐吐。”
指义理的奥秘。
元 侯克中 《挽姚左辖雪斋》诗:“深探理窟得心传,洞彻先天与后天。” 清 黄宗羲 《徵君沉耕岩墓志铭》:“为文深入理窟而出之清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理窟-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理窟
【出典】 《世说新语·文学》:“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真长)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君(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即位后称简文帝)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释义】 晋张凭长于义理,被司马昱喻为理窟,意谓义理积于其身。后世用作咏太常博士的典故。
【例句】 只应移理窟,泉下对真长。(罗隐《哭张博士太常》7615)作者所哀悼的死者,与南朝张凭同姓、同官衔,因此用这个切人切事的典故,对死者表示痛惜。谓张博士只能于九泉之下同他的知遇者刘惔(真长)相聚。
理窟1.义理的渊薮。谓富于才学。
●《晋书·张凭传》:“帝召与语,叹曰:‘张凭勃窣为理窟。’”
●唐陆龟蒙《麈尾赋》:“理窟未穷,词源渐吐。”
2.指义理的奥秘。
●元侯克中《挽姚左辖雪斋》诗:“深探理窟得心传,洞彻先天与后天。”
●清黄宗羲《征君沈耕岩墓志铭》:“为文深入理窟而出之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