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
拼音
zhū lóng cǎ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lóng的字 拼音为cǎo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long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基础解释
双子叶植物,猪笼草科。常绿半灌木。著名的食虫植物。叶的中部变成细长的卷须,上部膨大成圆筒状捕虫囊,外形如运猪的笼子,故名。囊上有盖,盖下有蜜腺,囊内有酸性消化液。小虫吸蜜时掉入囊内,即被消化液消化吸收。产于印度、澳大利亚等地,中国广东南部和海南亦有。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猪笼草-猪笼草
目录
“猪笼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猪笼草”在《*辞典》
“猪笼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笼草
【拼音名】
Zhū Lónɡ Cǎo
【别名】
猪仔笼、猴子笼、猴子埕、担水桶、公仔瓶
【来源】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 (Lour.)Druce的全草。四季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咳嗽,肺燥咯血,百日咳,尿路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0.5~1两。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猪笼草
【出处】
《陆川本草》
【拼音名】
Zhū Lónɡ Cǎo
【别名】
捕虫草(《陆川本草》),猴子埕(《海南植物志》),猪仔笼(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猪笼草科植物猪笼草的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食虫草本,高1.5米。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9~20厘米,上面几无毛,下面沿中脉附近被蛛丝状柔毛,侧脉约6对自叶片下部向上伸出,近平行;卷须长2~16厘米;食虫囊近圆筒状,长6~12厘米,粗1.6~3厘米,盖近圆形或宽卵形,有2纵棱,棱上通常生缘毛;叶柄半抱茎,长2~6厘米。花红色或红紫色,雌雄异株;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被长柔毛;萼片4,狭倒卵形,长4~7毫米,外面被柔毛;花瓣不存;雄蕊柱比萼片稍短,花药16~20,密集呈球状;雌蕊子房4室,椭圆形,花柱短,柱头4裂。蒴果长15~30毫米,萼片宿存,熟后开裂为4瓣果。种子丝状,两端尖,长达12毫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多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分布广东、广西。产广东、广西。
【性状】
干燥的茎叶,以叶先端之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多破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润,叶脉清晰,下面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须先端连一囊状休。囊状体多已压扁,顶端连一囊盖;外表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蒽醌甙。
【性味】
甘,凉。①《陆川本草》:性寒,味涩。②《广东中药》Ⅱ:淡,平。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肺润燥,行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烂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猪笼草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拼音名】
Zhū Lónɡ Cǎo
【英文名】
Common Nepenthes,Herb of Common Nepenthes
【别名】
捕虫草、猴子埕、猪仔笼、担水桶、猴子笼、公仔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猪笼草科植物猪笼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Druce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猪笼草 食虫草本,高1.5m。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9-20cm,上面几无毛,下面沿中脉附近被蛛丝状柔毛,侧脉约6对自叶片下部向上伸出,近平行;卷须长2-16cm;食虫囊近圆筒状,长6-12cm,粗1.6-3cm,盖近圆形或宽卵形,有2纵棱,棱上通常生缘毛;叶柄半抱茎,长2-6cm。花红色或红紫色,雌雄异株;总状花序长20-40cm,被长柔毛;萼片4,狭倒卵形,长4-7mm,外面被柔毛;花瓣不存;雄蕊柱比萼片稍短,花药16-20,密集呈球状;雌蕊子房4室,椭圆形,花柱短,柱头4裂。蒴果长15-30mm,萼片宿存,熟后开裂为4瓣果。种子丝状,两端尖,长达12mm,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干燥的茎、叶,尤以叶先端之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完整叶片展平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表面灰褐色而紫晕,叶脉清晰,下表面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须先端连一囊状体;囊状体多已压扁,囊先端连一囊盖,外表面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化学成份】
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蒽醌甙等成分。
【性味】
甘;淡;凉
【归经】
肺;胆;胃经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疮疡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消炎,解毒,行水,治咳嗽,百日咳。
【摘录】
《中华本草》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瓶子草目
科编号: 142
科中文名: 猪笼草科
科拉丁名: Nepenthaceae
属中文名: 猪笼草属
属拉丁名: Nepenthes
种中文名: 猪笼草
种拉丁名: 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Druce
其它属名: 猴子埕(海南)
种下等级:
生境: 沼地,路边,山腰,山顶,灌丛中,草地上,林下
海拨低限: 50
海拨高限: 4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亚洲中南半岛;大洋洲
国内分布: 广东
所在卷册: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