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独行
拼音
dú duàn dú x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ú的字 拼音为duàn的字 拼音为dú的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du的字 拼音为duan的字 拼音为du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详细解释
- 【解释】: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出自】: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 【示例】:他也不信任母亲,有意见就~。
◎柔石《二月》五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民主
按字解释
独:单独;独自。
断:决断。
行:做,实施。
词典解释
独断独行-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獨斷獨行
独断独行-中华成语大词典独断独行
【拼音】:dú duàn dú xíng
解释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出处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示例
他也不信任母亲,有意见就~。 ★柔石《二月》五
近义词
独断专行、独行其是、一意孤行
反义词
群策群力
语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作风不民主
英文
go one's own way
日文
独断専行(どくだんせんこう)
法文
agir à sa guise
德文
nach eigenem Ermessen handeln
出处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引证
清-李宝嘉-四二回-《官场现形记》:有些事情,凡是藩司分所应为的,在别人一定还要请示督、抚,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现代-茅盾-四-《蚀·追求》:老曹虽则未免独断独行,但他的心是好的。他是一个鲁莽的热心人。
当代-王火-(一)卷一-《战争和人》:叶强经常是个飞扬跋扈独断独行的人,此刻,给童霜威的感觉又是如此。
清-容闳-第十九章-《西学东渐记》: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近现代-柔石-五-《二月》:他也不信任母亲,有意见就独断独行。
现代-巴金-二五-《家》:没有人管教她,任她一个人独行独断,将来不晓得会弄成什么样子。
故事
清-李宝嘉-四二回-《官场现形记》:有些事情,凡是藩司分所应为的,在别人一定还要请示督、抚,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现代-茅盾-四-《蚀·追求》:老曹虽则未免独断独行,但他的心是好的。他是一个鲁莽的热心人。
当代-王火-(一)卷一-《战争和人》:叶强经常是个飞扬跋扈独断独行的人,此刻,给童霜威的感觉又是如此。
清-容闳-第十九章-《西学东渐记》: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近现代-柔石-五-《二月》:他也不信任母亲,有意见就独断独行。
现代-巴金-二五-《家》:没有人管教她,任她一个人独行独断,将来不晓得会弄成什么样子。
造句
dú duàn dú xíng
1、他平素绝不采纳别人意见,凡事独断独行,难免一败涂地。
2、他不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独断独行,自作主张了。
3、狂妄自大的人,必然独断独行,听不进任何人的忠告。
4、他不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独断独行,自作主张了。
5、.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祸。
6、老一套的态度,即员工听从指挥,而不能自做主张或独断独行,常常使得员工不能人尽其才。
7、人与人之间贵在和乐相处,人与人之间病在独断独行。
接龙
行若无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dú duàn dú xíng
1、[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2、[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3、[专横跋扈]zhuān hèng bá hù
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4、[独行其是]dú xíng qí shì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反义词
dú duàn dú xíng
1、[群策群力]qún cè qún lì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