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
拼音
móu z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óu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mou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即眸子。瞳人。牟,通“眸”。详细解释
即眸子。瞳人。牟,通“ 眸 ”。
《荀子·非相》:“ 尧 舜 参牟子。” 杨倞 注:“牟与眸同。参眸子,谓有二瞳之相参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牟子-中華語文大辭典牟子ㄇㄡˊ ㄗˇmóuzǐ1.人名,生卒年不詳,名融,蒼梧郡人。《牟子理惑論》的作者,東漢末年佛學及思想家。初學經傳諸子,後因母喪,皈依佛教,學問仍兼採儒道。因感時人不解佛教,頗多非議,乃作書引據答辯。《弘明集‧卷一》注文謂本書作者為蒼梧太守牟子博,是否同一人,尚無定論。2.書名。東漢‧牟融撰。全名《牟子理惑論》。又《弘明集‧卷一》注文謂蒼梧太守牟子博撰;是否為同一人,尚無定論。成書年代或以為東漢末年,或認為是東晉、劉宋間所作。全書一卷,三十七章。採用問答形式:客對佛教提出種種疑問,由牟子引用儒、道和諸子百家之書給予解釋。本書融和儒釋道三教思想以闡發佛教教義,是研究佛教傳入初期的重要史料。收於《弘明集‧卷一》。又名《理惑論》。
牟子-辞源3【牟子】㊀瞳仁。牟,同“眸”。荀子 非相:“禹跳 湯偏,堯 舜參牟子。”注:“牟與眸同。”㊁ 隋書 經籍志儒家類有 牟子二卷,題 漢太尉 牟融撰,新唐書 藝文志著錄入釋家。據 出三藏記及 弘明集祇作 牟子理惑,不著撰人。弘明集注云“一名 蒼梧太守 牟子博傳”。按 融字 子優,不字 子博,其書以調和三教爲題旨及文類,皆不類 漢人,疑爲六朝人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