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虎
拼音
xióng h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ióng的字 拼音为hǔ的字 拼音为xiong的字 拼音为hu的字基础解释
1.熊与虎。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2.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3.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 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 曰:‘真熊虎之士也。’” 4.借喻勇猛的将士。汉 陈琳《武军赋》:“衝钩竞进,熊虎争先。”晋 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復中原。”详细解释
熊与虎。
汉 张衡 《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比喻凶猛,勇猛。
《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瑜 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 干 曰:‘真熊虎之士也。’”
借喻勇猛的将士。
汉 陈琳 《武军赋》:“衝钩竞进,熊虎争先。”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復中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熊虎-汉语大词典熊虎1.熊与虎。
●汉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拿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魏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嵘,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2.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仇兆鳌注:“熊虎,将士之旗。”
●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3.比喻凶猛,勇猛。
●《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
4.借喻勇猛的将士。
●汉陈琳《武军赋》:“冲钩竞进,熊虎争先。”
●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
●《北齐书·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复中原。”
熊虎ㄒㄩㄥˊ ㄏㄨˇxióng hǔ①熊和虎。漢.張衡〈西京賦〉:「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國魏.阮籍〈元父賦〉:「崇陵崔巍,深溪崢嶸,美類不處,熊虎是生。」②形容勇猛。《左傳.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③比喻勇猛善戰的將士。晉.陸雲〈吳故丞相陸公誄〉:「帝曰將軍,整爾熊虎,赫赫明明,皇輿出祖。」《北齊書.卷三.文襄帝紀》:「揚旌北討,熊虎齊奮,剋復中原。」④古代旗幟常以熊、虎為圖案,後亦引申指旗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為旗,鳥隼為旟。」唐.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翠華卷飛雪,熊虎亘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