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鼠
拼音
huǒ sh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uǒ的字 拼音为shǔ的字 拼音为huo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1.传说中的异鼠。其毛可织火浣布。 2.古代一种鼠形武器,利用火药发挥杀伤力。详细解释
传说中的异鼠。其毛可织火浣布。
《太平御览》卷八二○引 晋 张勃 《吴录》:“ 日南 比景县 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唐 张说 《喜雨赋》:“南穷火鼠之泽,北尽烛龙之会。”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先生身将作火鼠,去向炎方尝溽暑。”参见“ 火鼠布 ”。
古代一种鼠形武器,利用火药发挥杀伤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火鼠-中国神话大词典火鼠
即“火光兽”。《初学记》卷二九引束晳《发蒙记》:“西域有火鼠之布,东海有不灰之木。”《艺文类聚》卷八五引《神异经》云:“南方有火山,长四十里,生不尽(烬)之木,昼夜火燃。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长二尺余,取其毛,织以作布,用之若垢污,以火烧之,即清洁也。”即此。参见“火光兽”、“火浣布”(80页)。
火鼠
【出典】 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炎洲,在南海中。……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以缉为布,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国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终无洁净,唯火烧此衣服,两盘饭间,振摆其垢自落,洁白如雪。”《三国志》卷四《魏书·齐王芳纪》:“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南朝宋·裴松之注:“东方朔《神异经》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长三十里,广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烧,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时时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续其毛,织以为布。”晋·张勃《吴录》:“日南比景县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释义】 古代传说有火鼠,其毛可织成火浣布,此布可以火烧去垢。
【例句】 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王贞白《寄郑谷》8061)这里用“火鼠”毛织成的火浣布比喻自己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