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珠
拼音
huǒ zh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uǒ的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huo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即火齐珠。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屈露多国》:“既邻 雪山,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鍮石。”《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邑》:“﹝ 贞观 ﹞四年,其王 范头黎 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説文》谓之火齐珠,《汉书》谓之玫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是庙基址与 中和殿 东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参见“火齐珠”。详细解释
即火齐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露多国》:“既邻 雪山 ,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鍮石。”《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邑》:“﹝ 贞观 ﹞四年,其王 范头黎 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説文》谓之火齐珠,《汉书》谓之玫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是庙基址与 中和殿 东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参见“ 火齐珠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火珠-辞源3【火珠】㊀珠名。能聚陽光,照射易燃物,卽生熱燃燒。新唐書二二二下 南蠻傳:“婆利者,直 環王東南,……多火珠,大者如雞卵,圓白,照數尺,日中以艾藉珠,輒火出。”㊁宮殿、塔廟建築正脊上作裝飾用的寶珠。有兩焰、四焰、八焰等不同形式。宋以後多改用瓦作。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四 明堂:“開元中改明堂爲聽政殿,頗毁徹而弘規不改。頂上金火珠迥出空外,望之赫然。”舊唐書 禮儀志二:“則天尋令依舊規制重造明堂,……上施寶鳳,俄以火珠代之。”唐 李白 李太白詩二一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水摇金刹影,日動火珠光。”
火珠-汉语大词典火珠即火齐珠。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屈露多国》:“既邻雪山,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鋀石。”
●《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邑》:“﹝贞观﹞四年,其王范头黎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水精》:“火珠,《说文》谓之火齐珠,《汉书》谓之玫瑰。”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是庙基址与中和殿东西相直,殿上火珠映日回光耳。”
参见“火齐珠”。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uǒ zhū
1、三十六连环鸿蒙子母环、离火珠、混沌七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