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
拼音
huǒ bǎ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uǒ的字 拼音为bǎ的字 拼音为huo的字 拼音为ba的字基础解释
用于夜间照明的东西,有的用竹篾等编成长条,有的在棍棒的一端扎上棉花,蘸上油。详细解释
火炬的俗称。束状的照明物。顶部燃火,下部为握柄。
宋 叶适 《送吕子阳携所解<老子>访留未久急归》诗:“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齿痕。”《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只听的外面拿着火把,照将入来。” 西戎 《女婿》:“ 青枝 爹赶回来,天早黑了,街上到处是灯笼火把,到处是人。”
指束状的易燃物。
《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於牛角上施枪,腿上安刃,尾上扎火把,膏油灌於其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火把-中華語文大辭典火把火把ㄏㄨㄛˇ ㄅㄚˇhuǒbǎ夜間用於照明的東西。多用松竹枝、麻稈捆製,或在木棒一頭紮上油棉。[例]燈籠~|舉著~引路。
火把-辞源3【火把】燎炬的俗稱。以竹篾或蔴莖等編成,用於夜行。宋 葉適 水心集七 送呂子陽自永康攜所解老子訪余……詩:“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齒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uǒ bǎ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huǒ bǎ
1、[火棍]huǒ gùn
一个十分重的大头棍(木制的或金属的),形状像一个大的酒瓶或十钉球,通常每只手拿一个摆动它,用以锻炼双臂的肌肉。
2、[火炬]huǒ jù
火把:~接力赛。
3、[火焰]huǒ yàn
燃烧着的可燃气体,发光,发热,闪烁而向上升。其他可燃体如石油、蜡烛、木材等,燃烧时先产生可燃气体,所以也有火焰。通称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