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
拼音
bà qiá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à的字 拼音为qiáo的字 拼音为ba的字 拼音为qiao的字基础解释
桥名。在灞水上,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区东十千米处。始建于汉代,汉代故桥在今桥西北十余里处,古人送客东行多至此。1955年已改建为新式钢筋混凝土板桥。详细解释
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灞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灞橋
灞桥-典故小词典又名“霸桥”、“长安桥”, 在今西安城东,桥跨灞水上,也称“灞水桥”。汉、唐人多于此折柳送别,又谓之“销魂桥”。原为木桥, 王莽时被烧毁, 修复后改名“长安桥”。隋时改用石修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灞桥折柳”、“灞桥伤别”、“灞桥踏雪寻梅”是常用的典故。
〔出典〕《三辅黄图·桥》:“ 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王莽时霸桥灾, 数千人沃之不灭,更霸桥为长安桥。”
〔用例一〕宋代苏庠《鹧鸪天》:“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用例二〕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七:“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处何以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