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身吞炭
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shēn的字 拼音为tūn的字 拼音为tàn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shen的字 拼音为tun的字 拼音为tan的字基础解释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详细解释
- 【解释】: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按字解释
漆身: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出癞疮。
词典解释
漆身吞炭-中華語文大辭典漆身吞炭漆身吞炭ㄑ丨 ㄕㄣ ㄊㄨㄣ ㄊㄢˋqīshēn-tūntàn《戰國策‧趙策一》記載:義士豫讓為了替主報仇,漆染身體改變了形貌,吞嚥火炭弄啞了嗓子。後用「漆身吞炭」比喻犧牲自我以報答主恩。[例]古人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就算~也在所不惜。
漆身吞炭-辞源3【漆身吞炭】戰國 趙襄子殺 智伯,智伯之客 豫讓因漆身爲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又吞炭爲啞,變其音,使人不能辨認,謀刺殺 襄子,爲 智伯報讎。見 戰國策 趙一、史記八六 豫讓傳。後用漆身吞炭指捐軀以報效恩主。明 朱鼎 玉鏡臺記傳奇 新亭流涕:“我自願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力期雪恥。”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引证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七·苻坚下》:昔渐离豫让,燕智之微臣,犹漆身吞炭,不忘忠节。
宋-李之仪--《古东门行》:漆身吞炭为国士,射足接处谋已同。
元-王恽--《义侠行》:又不见豫让义所激,漆身吞炭人不识。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唐-房玄龄等-五八-《晋书·周虓传》:事泄,(苻)坚引虓间其状,虓曰:“昔渐离、豫让,燕,智之微臣,犹漆身吞炭,不忘忠节。况城世荷晋恩,岂敢忘也。生为晋臣,死为晋鬼,复何问乎!”
故事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七·苻坚下》:昔渐离豫让,燕智之微臣,犹漆身吞炭,不忘忠节。
宋-李之仪--《古东门行》:漆身吞炭为国士,射足接处谋已同。
元-王恽--《义侠行》:又不见豫让义所激,漆身吞炭人不识。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唐-房玄龄等-五八-《晋书·周虓传》:事泄,(苻)坚引虓间其状,虓曰:“昔渐离、豫让,燕,智之微臣,犹漆身吞炭,不忘忠节。况城世荷晋恩,岂敢忘也。生为晋臣,死为晋鬼,复何问乎!”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qī shēn tūn tàn
1、[吞炭漆身]tūn tàn qī shēn
词语解释吞炭漆身ㄊㄨㄣ ㄊㄢˋ ㄑㄧ ㄕㄣ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毋丘俭传.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见「漆身吞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