淟涊
拼音
tiǎn niǎ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ǎn的字 拼音为niǎn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nian的字基础解释
1.污浊;卑污。《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拨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王逸 注:“淟涊,垢浊也。”宋 梅尧臣《矮石榴树子赋》:“勿淟涊以自抑,勿犹豫而失处。”王闿运《上征赋》:“徒淟涊以临位,俾义勇之气闭。” 2.指污浊之人或流俗。《宋书·臧质传》:“伏愿陛下先鉴元辅匪躬茂节,末録庸琐奉国微诚,不遂淟涊之情,以失四海之望。” 3.软弱;懦怯。《宋史·欧阳修传》:“宋 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 五季 餘习,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金史·祁宰传》:“当时居高官、食厚禄者,不为无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画一策,以为社稷计。” 4.溽热。汉 王粲《大暑赋》:“气呼吸以袪裾,汗雨下而沾裳;就清泉以自沃,犹淟涊而不凉。”三国 魏 繁钦《暑赋》:“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淟涊,动静增烦。”详细解释
污浊;卑污。
《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拨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王逸 注:“淟涊,垢浊也。”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勿淟涊以自抑,勿犹豫而失处。” 王闿运 《上征赋》:“徒淟涊以临位,俾义勇之气闭。”
指污浊之人或流俗。
《宋书·臧质传》:“伏愿陛下先鉴元辅匪躬茂节,末録庸琐奉国微诚,不遂淟涊之情,以失四海之望。”
软弱;懦怯。
《宋史·欧阳修传》:“ 宋 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 五季 餘习,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金史·祁宰传》:“当时居高官、食厚禄者,不为无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画一策,以为社稷计。”
溽热。
汉 王粲 《大暑赋》:“气呼吸以袪裾,汗雨下而沾裳;就清泉以自沃,犹淟涊而不凉。” 三国 魏 繁钦 《暑赋》:“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淟涊,动静增烦。”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淟涊-中華語文大辭典淟涊淟涊ㄊ丨ㄢˇ ㄋ丨ㄢˇtiǎnniǎn〈書〉汙濁。[例]撥諂諛而匡邪兮,切~之流俗(《楚辭•劉向•九歎•惜賢》)|謬玄黃之秩敘,故~之不鮮(《文選•陸機•文賦》)。
淟涊-辞源3【淟涊】㊀汙濁。楚辭 漢 劉向 九歎 惜賢:“撥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注:“淟涊,垢濁也。”後漢書五九 張衡傳 思玄賦:“屬 箕伯以函風兮,澂淟涊而爲清。”㊁溽熱,溫暖。太平御覽三四 漢 王粲 大暑賦:“就清泉以自沃,猶淟涊而不涼。”宋 王安石 臨川集三 病起詩:“桃枝煖淟涊,散髮晞曉捉。”桃枝,竹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