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拼音
hǎi y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ǎi的字 拼音为yàn的字 拼音为hai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1.鸟类。体形似燕,喙端钩状,羽毛黑褐色,趾有蹼,爪黑色。常在海面上游泳或掠飞,吃小鱼、虾等。 2.棘皮动物。腕短,通常5枚。全身呈五角星形。腹面平,橘黄色。背面稍隆起,密布颗粒状短棘,有朱红与深蓝色斑纹交杂排列。中国北方沿海多见。详细解释
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须渡海而至,故名。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宋 陆游 《春晚泛湖归偶成》诗:“分泥海燕穿花径,带犊 吴 牛傍柳阴。” 宁调元 《哲夫》诗:“枯荷着雨怜秋意,海燕结巢隐画梁。”
一种小型海鸟。海燕科。鼻孔都成管状,位于上喙背面,左右相接。食水生动物。
曹禺 《雷雨》第三幕:“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海鷰:一种海洋动物。《南齐书·五行志》:“ 永明 九年, 盐官县 石浦 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餘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鷰,取其肉食之。”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海燕-中華語文大辭典海燕海燕ㄏㄞˇ 丨ㄢˋhǎiyàn1.鳥名。形似燕子的小型海鳥,體長不到26公分。喙鉤狀,鼻管狀,足長,趾有蹼。常在海面上飛翔,捕食魚、蝦等。2.棘皮動物名。小型海星,體扁平,五角形,密布顆粒狀短棘。生活在潮間帶的岩礁底,取食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等。多見於大陸北方沿海,可入藥。
海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海燕ㄏㄞˇ ㄧㄢˋhǎi yàn①動物名。鳥綱海燕科。嘴尖端鉤曲,其上隆起的管狀鼻孔可調節體內的鹽分。羽色蒼灰,腳有蹼,能游泳。用唾液塗巢,使巢固定在懸崖、絕壁間。產於熱帶。②動物名。棘皮動物,是海盤車的一類。體形扁平,有五腕足,但甚短。棲於海濱岩礁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ǎi yàn
1、勇敢的海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