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
拼音
liú má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iú的字 拼音为máng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 拼音为mang的字基础解释
1.原指无业游民。现在通常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2.放刁,撒赖,调戏猥亵等恶劣行径:耍~。详细解释
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陈白尘 等《乌鸦与麻雀》第四章六:“流氓甲挥手,乙、丙二人便冲进后客堂。”
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恶劣行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流氓-中華語文大辭典流氓流氓ㄌ丨ㄡˊ ㄇㄤˊliúmánɡ1.原指無業遊民;後多指刁蠻撒賴、經常幹壞事或恃強欺弱、魚肉鄉民的人。[例]~無產者︱地痞~︱~阿飛。2.指猥褻婦女等為非作歹的卑劣行徑。[例]耍~│~行為。
流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流氓ㄌㄧㄡˊ ㄇㄤˊliú máng地痞地痞破壞社會秩序或組織幫派的不法分子。《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說是大人生祠上的一塊匾,同著長生祿位,被一班流氓打了個粉碎。」《續孽海花.第四〇回》:「各人召集了許多馬夫流氓械鬥,打了一個不可開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iú máng
1、他遭到一群流氓围住,寡不敌众,被打成重伤。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liú máng
1、[二流子]èr liú zi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2、[泼皮]pō pí
流氓;无赖。
3、[无赖]wú lài
1.刁钻泼辣,不讲道理:耍~。 2.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4、[混混]hùn hùn
1.同“滚滚”。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纯朴未散的状态。 2.浑浊。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亦比喻社会环境的阴暗、肮脏。 3.混杂貌。 4.指无分别、不分明貌。 5.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6.苟且度日。 7.无业游民;流氓。 8.波浪声。参见“混混沌沌”。 9.同“滚滚”。水奔流不绝貌。 10.用以形容连续不断。
5、[地痞]dì pǐ
地方上的流氓、恶 棍、无赖。
反义词
liú máng
1、[社会]shè huì
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
2、[绅士]shēn shì
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开明~。~风度。
3、[好人]hǎo rén
1.品行好的人;先进的人:~好事。 2.没有伤、病、残疾的人。 3.老好人:她只想做个~,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