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梗
拼音
fàn gě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àn的字 拼音为gěng的字 拼音为fan的字 拼音为geng的字基础解释
亦作“泛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汎梗”喻漂泊。唐 张说《石门别杨六钦望》诗:“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唐 贾岛《岐下送友人归襄阳》诗:“蹉跎随汎梗,覊旅到 西州。”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明 方孝孺《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详细解释
亦作“泛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汎梗”喻漂泊。
唐 张说 《石门别杨六钦望》诗:“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唐 贾岛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诗:“蹉跎随汎梗,覊旅到 西州 。”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泛梗-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泛梗
【出典】 《战国策》卷一八《赵策一》:“苏秦说李兑……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泛滥无所止。’君窃以为土梗胜也。今君杀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此事又见《战国策》卷一○《齐策三》。
【释义】 战国时纵横家苏秦曾用木梗的随水漂流喻指人的漂泊不定或一去不返。后因用“泛梗”作为咏生活动荡、行止不定的典故。
【例句】 ①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458)作者由泛舟想到自己飘泊漫游的经历,表示乐此不悔。②鹏翼敛,人间泛梗无由歇。(晁补之《千秋岁》[玉京仙侣]572)这里用“泛梗”典,感叹官职多变,生活动荡,难以安定。
泛梗飘梗、为梗、悲梗、漂梗
【出典】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苏秦说李兑……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泛滥无所止。”’”参见“木偶人”条。
【释义】 “泛梗”原来是战国时纵横家形容在位者地位不稳固的寓言:一场风雨就将木梗冲跑,漂流江海而不定。后世常以“泛梗”喻指生活动荡,漂泊不定。
【例句】 ①旅行悲泛梗,离赠折疏麻。(骆宾王《晚憩田家》830)这里以“泛梗”为喻,自叹飘泊不定。②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833)这里以“漂梗”形容自己行军跋涉之苦。③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854)这里以“漂梗”比喻自己行军跋涉踪迹不定。④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骆宾王《浮槎》857)这里以“泛梗”比拟浮槎随波飘浮去向不定。⑤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骆宾王《晚泊河曲》858)这里借以自叹奔波跋涉之苦。⑥旅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骆宾王《边夜有怀》859)这里以“泛梗”表现自己远征塞外,行止不定的从军生涯。⑦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张说《石门别杨六钦望》972)这里以“泛梗”比喻自己遭到贬谪的处境。⑧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刘长卿《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1551)这里借本典自伤漂泊他乡。⑨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杜甫《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2394)这里用“泛梗”自喻虚弱,并切苦雨。⑩如何游宦客,江海随泛梗。(钱起《苦雨忆皇甫冉》2611)这里以“泛梗”切苦雨,并比喻宦游在外飘泊不定。(11)日业丛台废苑东,几年为梗复为蓬。(刘言史《泊花石浦》5326)作者旅途停泊有感。这里以飘梗自喻,自伤生活动荡,飘泊不定。(12)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徐凝《问渔叟》5376)这里用“漂梗”形容渔叟的生活漂泊不定。(13)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5393)这里的“泛梗”指漂泊不定的生活。作者借以自伤长期飘泊不得还乡定居。(14)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李商隐《蝉》6147)这里以梗犹泛为喻,自叹宦游在外,飘泊不定。(15)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直钱。(崔橹《过蛮溪渡》6567)这里以泛梗自比,叹息自己为生计奔波不定。(16)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贾岛《洛阳道中寄弟》6636)这里用“泛梗”自喻生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