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术
拼音
fǎ sh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ǎ的字 拼音为shù的字 拼音为fa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1.迷信指神仙或术 士、巫婆等所施行的呼风唤雨、驱鬼除病等手段。如画符、念咒等。 2.指先秦法家以法治国的学 术。详细解释
“法”与“术”的合称。
先秦 韩非 认为 商鞅 言“法”, 申不害 言“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张两者兼用。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后汉书·班彪传》:“ 汉 兴, 太宗 使 鼂错 导太子以法术, 贾谊 教 梁王 以《诗》《书》。”《晋书·傅玄传》:“近者 魏武 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秦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重任丞相 李斯 ,以法术为治。”参阅《韩非子·定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方法;技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
旧时方术之士画符驱鬼等所谓神奇变化之术。
《晋书·艺术传序》:“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谆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农祭》:“如私自设坛,借求雨之名,妄作法术,即以妖言惑众治罪。” 老舍 《四世同堂》三:“近来,他更学着念佛,研究些符咒与法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法术-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法
妖术
同:法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fǎ shù
1、主眼炽热时不再提供法术抗力。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fǎ shù
1、[术数]shù shù
1.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汉书·艺文志》列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并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但史官久废,除天文、历谱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 蔡邕 ﹞博学,有雋才,善属文,解音声、伎艺并术数之事,无不精综。”宋 马永卿《嬾真子》卷三:“洛 中 邵康节 先生术数既高,而心术亦自过人。”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若道家、若农家、若杂家、若阴阳家、若兵、若术数、若方技,其言皆称 神农、黄帝。” 2.治国的方法和谋略。《管子·形势》:“人主务学术数,务行正理,则化变日进于大功。”《汉书·晁错传》:“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於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术数谓法制,治国之术也。” 3.指君王驾驭臣下的策略、手段。《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宋 苏轼《上初接位论治道·道德》:“去圣益远,邪説滋炽……为 申 商 之学者,则曰:人主不可以不学术数。” 4.权术和计谋。《鹖冠子·天则》:“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临事而后可以见术数之士。”清 戴名世《书光给谏轶事》:“时亨 尝切齿詬詈 大鋮(阮大鋮),而 大鋮 度 时亨 清正,不可以术数笼致,至是嗾 泽清(刘泽清)使执之。” 5.指方法,门径。郭沫若《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吕氏春秋·荡兵篇》云,‘援推,兵也,’足证所谓援、所谓推,并不是专为寻求真理的法门,而是辩敌致胜之术数。” 6.犹言以隧道计数。《墨子·非儒下》:“三年之内,齐 吴 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孙诒让 间诂:“术当为遂。为隧之假字,以隧计数,犹言以泽量也。”
2、[神通]shén tōng
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极其高明的本领:~广大。大显~。
3、[道术]dào shù
1.治理国家的方法。 2.道家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