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沧浪

拼音

cāng láng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āng的字 拼音为láng的字 拼音为cang的字 拼音为lang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沧浪-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沧浪
【出典】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楚辞》战国楚·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释义】 沧浪,一说即汉水。古代荆楚地域流传有《沧浪歌》,表达因时而易、随遇而安的主题。楚辞《渔父》中的隐士渔父曾歌此述志,劝屈原避世隐身以远祸自全。后常用此典表示隐逸江湖。
【例句】 ①无限沧浪好景,蓑笠下、且遣余生。(晁端礼《满庭芳》[天与疏慵]420)这里用“沧浪”自写晚年隐逸江湖的生活情趣。②霜鳞入脍炊香糯,歌罢沧浪谁与和。(秦观《渔家傲》[门外平湖新雨过]478)这里借《沧浪歌》表现隐逸情怀。③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辛弃疾《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1876)这里化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语意,切合咏泉,自叙虽曾入仕,终保高节。④手把渔竿未稳,长向沧浪学。(辛弃疾《六么令·再用前韵》1878)这里用本典自叙退居生涯。⑤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1913)这里用本典表示愿永保高洁情操而不受俗尘污染。⑥莫问星星鬓染霜,一杯同看月昏黄,放歌渔父濯沧浪。(韩淲《浣溪沙·次韵昌甫》2245)这里以濯于沧浪之水的渔父自况。⑦多雅尚,少时情,沧浪渔父缨。(韩淲《醉桃源·和昌甫》2255)这里用以称美友人的《濯缨》曲。⑧待唤起、沧浪渔父,隔江吹笛。(刘克庄《满江红》[落日登楼]2613)这里用来抒写江海宦游之际的退隐思绪。

沧浪-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沧浪
【出典】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楚辞》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渔父曰:‘……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释义】 《沧浪歌》为楚地流传的古歌谣。《楚辞·渔父》中的隐士“渔父”曾唱此歌婉劝屈原隐退自全。后世用作咏归隐江湖的典故。
【例句】 ①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其一842)这里借“沧浪水”暗将思玄上人同隐士“渔父”相比拟。②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谈戭《清溪馆作》1162)这里借“沧浪水”为衬托,谓清溪馆为隐居佳境。③青枫江上沧浪吟,白月宫中鹦鹉林。(储光羲《酬李壶关奉使行县忆诸公》1407)这里以“沧浪吟”喻指李壶关的赠诗。④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常建《湖中晚霁》1454)作者泛舟有感,这里借以寄托出世隐居的思绪。⑤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常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1456)作者泛舟有感,这里借以寄托隐逸的情趣。⑥扁舟沧浪意,淡淡花影没。(常建《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1459)作者泛舟有感,这里以隐者“渔父”自况。⑦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常建《渔浦》1460)作者泛舟垂钓,这里暗以隐者“渔父”自况。⑧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刘长卿《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1502)这里借“沧浪叟”暗将李汤司马同屈原相比拟。⑨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刘长卿《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1527)这里以隐者“渔父”自况。⑩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刘长卿《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1538)作者泛舟垂钓,这里以“渔父”自况。(11)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李白《沐浴子》1709)作者于沐浴时联想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这里借以自述栖隐江湖的思绪。(12)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李白《笑歌行》1721)这里借以表现遁世全身的主张。(13)沧浪吾有曲,寄人棹歌声。(李白《送储邕之武昌》1811 )这里以“沧浪曲”喻指本诗。(14)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2027)这里以“归沧浪”自述归隐之志。(15)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2029)这里借以自述忆念隐居生活。(16)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2042)这里借“何必濯沧浪”为衬托,以突出下文此地即可隐居之旨。(17)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2360)这里借以表现元使君(结)有归老江湖之意。(18)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2372)这里以渔父自况,自叹漂零。(19)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杜甫《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2445)这里以沧浪喻指作者寓居的浣溪。(20)独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四2517)诗为怀薛据而作。旧说有以沧浪为汉水支流水名,这里借“泛沧浪学钓翁”喻指薛氏客居江陵。(21)枕席相远游,聊欲浮沧浪。(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2592)这里以浮沧浪喻指泛舟。(22)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钱起《送毕侍御谪居》2604)这里活用《渔父》篇意,以屈原贬谪比拟毕侍御谪居,并以沧浪水清比拟毕侍御之清白。(23)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钱起《闲居寄包何》2649)这里借“何必归沧浪”突出自己闲居犹如隐遁江湖的感受。(24)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钱起《避暑纳凉》2671)这里借咏沧浪表现闲适的心境。(25)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皇甫冉《归渡洛水》2828)作者泛舟渡洛,这里暗以“渔父”自况。(26)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严维《送李秘书往儋州》2915)这里借以表现李秘书赴儋州并非栖隐。(27)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窦群《初入谏司喜家室至》3042)作者入仕前曾以处士客游,这里用伴沧浪追述妻子伴己度过清苦的处士生活。(28)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戴叔伦《偶成》3100)这里以歌沧浪的渔父自况。(29)鱼竿今尚在,行此掉沧浪。(刘商《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3456)这里借以自述归隐的思绪。(30)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孟郊《吊卢殷》其七4278)这里活用《渔父》篇意,借以感叹岁月流逝。(31)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4754)这里用“每羡沧浪水”,表示羡慕渔钓隐逸生活。(32)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杜牧《渔父》6011 )这里以沧浪表现泛舟碧波,借以将所咏渔父同《渔父》中的隐者相比拟。(33)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贾岛《重酬姚少府》6624)这里借以自述归隐的思绪。(34)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李频《陕州题河上亭》6840)这里借以自述闲适情绪。(35)鹏鷃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李群玉《送人隐居》6600)这里以“沧浪歌”赞美友人品性的高洁,亦以点明友人归隐。(36)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刘沧《题王校书山斋》6791)这里说王校书有隐逸之趣。是对他的赞美。(37)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刘沧《赠颛顼山人》6795)这里是劝说颛顼山人弃隐出仕。(38)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刘沧《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6801)这里以“沧浪钓舟”表明将学渔父隐居。(39)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刘沧《与重幽上人话旧》6803)这里以“沧浪”点明自己的隐逸身份。(40)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司马扎《沧浪峡》6902)这里以“沧浪趣”赞美沧浪峡能使人产生隐居之心。(41)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司马扎《漾陂晚望》6906)这里以“沧浪”比拟“漾陂”,赞美漾陂有隐逸之趣。(42)应非矍铄翁,或是沧浪客。(皎然《访朱放山人》9188)这里以沧浪客比喻朱放,谓朱氏可能垂钓于江湖。(43)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皎然《访陆处士羽》9192)作者访陆羽不遇,疑他在外泛舟垂钓,因以沧浪子相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沧浪的反义词 沧浪的近义词 沧浪的同音词 沧浪的沧是什么意思 沧浪的浪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沧浪的词语
  • 沧能组什么词
  • 沧能组什么词语
  • 沧可以组什么词
  • 沧可以组什么词语
  • 沧字可以组什么词
  • 沧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沧字能组什么词
  • 沧字能组什么词语
  • 沧字开头的成语
  • 沧字结尾的成语
  • 浪能组什么词
  • 浪能组什么词语
  • 浪可以组什么词
  • 浪可以组什么词语
  • 浪字可以组什么词
  • 浪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浪字能组什么词
  • 浪字能组什么词语
  • 浪字开头的成语
  • 浪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