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断声吞
拼音
qì duàn shēng tū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ì的字 拼音为duàn的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tūn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duan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拼音为tun的字基础解释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详细解释
- 【解释】: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按字解释
气:特指气息。
断:隔绝,不继续。
声:声音,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
词典解释
气断声吞-中华成语大词典气断声吞
【拼音】:qì duàn shēng tūn
解释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情
气断声吞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引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四·促织》: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但明伦评:“催科征役,儿号女哭,鸡犬不安;至于茅舍无烟,向隅默对,声吞气断,不复以儿女为念,谁实使之然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故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四·促织》: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但明伦评:“催科征役,儿号女哭,鸡犬不安;至于茅舍无烟,向隅默对,声吞气断,不复以儿女为念,谁实使之然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