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及池鱼
拼音
yāng jí chí y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āng的字 拼音为jí的字 拼音为chí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yang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 【出自】:《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殃及:连累。
池鱼:比喻无辜受累遭殃。
词典解释
殃及池鱼-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殃及池魚
殃及池鱼-中华成语大词典殃及池鱼
【拼音】:yāng jí chí yú
解释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示例
城门失火,~。 ★北齐·杜弼《檄梁文》
近义词
池鱼之殃
反义词
歇后语
城门失火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无端受害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城门发生火灾,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城里的居民纷纷到护城河去取水灭火,大火被扑灭了,但护城河的河水也被舀干了,河里的鱼再也没法生存下去,全部被干死
出处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引证
-佚名--《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故事
-佚名--《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造句
yāng jí chí yú
1、你责怪他我可以理解,但请不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件事和我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2、他们经常吵架,闹得我们四邻不安,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因为你的小失误而使他也挨批评了,这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接龙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yāng jí chí yú
1、[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池鱼之殃]chí yú zhī yāng
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3、[迁怒于人]qiān nù yú rén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4、[累及无辜]lěi jí wú gū
累:带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牵连;连累到没有罪过的人。
5、[唇揭齿寒]chún jiē chǐ hán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同“唇亡齿寒”。
6、[根株牵连]gēn zhū qiān lián
指一方有祸,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
7、[池鱼林木]chí yú lín mù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8、[城门鱼殃]chéng mén yú yāng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9、[池鱼堂燕]chí yú táng yàn
比喻无辜受祸。
反义词
yāng jí chí yú
1、[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