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子
拼音
yán z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檐子-辞源3【檐₃子】古代出行乘車馬,後又有輿,漢 魏時三公及致仕官或年老有病得乘輿。輿有屏障。唐初,盛行檐子,無屏障。以用竹竿由人肩擡,故稱檐子。顯慶二年曾有詔禁止,但依然流行。至 宋代南渡,皇帝輿駕,有龍檐子。參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十 釐革、唐會要三一 輿服上 雜錄、宋會要輯稾 帝系二、宋史 輿服志二。
檐子-汉语大词典檐子(I)器物上起类似屋檐作用的部分。
●《红楼梦》第八五回:“帐子的檐子是红的,火光照着,自然红是有的。”
檐子(II)肩舆之类。
唐初盛行,用竿抬,无屏障。
●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只坐檐子,过于轻率,深失礼容。”
●《宋史·舆服志二》:“龙肩兴,一名棕檐子,一曰龙檐子,舁以二竿,故名檐子,南渡后所制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乘肩舆》:“《麈史》谓唐时宰相乘马,五代始用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