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民
拼音
péng mí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éng的字 拼音为mín的字 拼音为peng的字 拼音为min的字基础解释
指 清 代在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详细解释
指 清 代在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
《清史稿·食货志一》:“棚民之称,起於 江西 、 浙江 、 福建 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箐,开鑪煽铁,造纸制菇为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 陕西 老林,惟棚民流寓,零散垦种。” 清 冯桂芬 《陈君若木家传》:“棚民帖然改行,汔於城陷,无一从贼者。”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棚民-汉语大词典棚民指清代在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
●《清史稿·食货志一》:“棚民之称,起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箐,开鑪煽铁,造纸制菇为业。”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陕西老林,惟棚民流寓,零散垦种。”
●清冯桂芬《陈君若木家传》:“棚民帖然改行,汔于城陷,无一从贼者。”
清初江西罗霄山周围地区的农民起义。明万历以后,福建、广东农民不断流亡到江西,清初颁行“迁海令”,沿海农民流亡江西的更多,他们在罗霄山周围各县搭棚居住,开垦荒地。因受清政府和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不断举行起义。规模较大的有顺治五年(1648 年)朱益吾起义、顺治十六年的袁州(治今宜春)起义、康熙十三年(1674 年)陈阿龙、李良等起义、雍正元年(1723 年)温上贵起义等。先后参加起义的农民达十万人,坚持斗争七十多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péng mín
1、治山方面,则颁布禁止开山、禁种玉米和驱离棚民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