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
拼音
suō zi xi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uō的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xiè的字 拼音为suo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xie的字基础解释
节肢动物。头胸甲宽大,两侧具长棘,略呈梭形。暗紫色。螯足长大。常群栖于浅海海底。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可供食用。详细解释
也称蝤蛑、枪蟹。海蟹的一类。头胸甲宽大,两侧具长棘,略呈梭形。螯足长大,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 朝鲜 和 日本 也产。可供食用。为我国产量最大的海产蟹类。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梭子蟹-中華語文大辭典梭子蟹梭子蟹ㄙㄨㄛ ˙ㄗ ㄒ丨ㄝˋsuōzixiè節肢動物名。一種海蟹,甲殼呈橢圓形,最後一對步足特化成棹狀的泳足。以小型魚、蝦、貝類和水藻為食。也作「蝤蛑」。★也作「槍蟹」。
梭子蟹-梭子蟹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
Suō Zi Xiè
【英文名】
shuttle crab meat
【别名】
海蟹、海螃蟹、枪蟹、帜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梭子蟹科动物三疣梭子蟹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三疣状突起3个,中胃区1人,心区2个较小。额部平,分为2个锐齿,较眼窝背缘的内齿略小;眼窝背缘的外齿及腹缘的内齿均大而尖。口上脊露出在两额齿间。前侧缘包括外眼窝共9枚,末齿特别长大相对呈梭状。螯足发达,长节棱柱状,前缘具4锐刺,腕节内外末缘名具1刺,掌节在雄体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1刺,外基角具1刺,两指节内缘均具钝齿。第4对步足呈桨状,腕节短宽,前节与指节扁平,各节边缘均具短毛。雄体蓝绿色,雌体深紫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活于水深10-30m的泥沙质海底,喜食动物尸体、小鱼虾及海藻等,4-7月初为产卵季节,这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渤海、黄海、东海较多。
【化学成份】
每100g肉中含蛋白质14g,脂肪2.4g,碳水化合物1g,灰分2.7g,钙141mg,磷191mg,铁0.8mg,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mg,维生素B2 0.51mg,尼克酸2.1mg。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解毒疗伤。主血枯经闭;漆疮;关节扭伤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uō zi xiè
1、主要产品虾皮、虾仁、梭子蟹是苍南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