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鼓相应
拼音
fú gǔ xiāng yì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yìng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gu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基础解释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详细解释
- 【解释】: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 【出自】:《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桴之与鼓。”《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 【示例】:“好!”慈禧太后~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按字解释
桴:击鼓的槌。
鼓: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相: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应:回答或随声相和。
词典解释
桴鼓相应-中华成语大词典桴鼓相应
【拼音】:fú gǔ xiāng yìng
解释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出处
“好!”慈禧太后~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示例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的。”
近义词
反义词
唱对台戏
语法
作谓语;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英文
drum responds to the drumsticks
桴鼓相应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出处
《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桴之与鼓。”《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引证
清-顾镇--《虞东学诗·祈父之什》:与诗言桴鼓相应,盖废后夺嫡之谋,必有泄于外而腾其说者,诗人闻之而不忍信。
近代-陶菊隐-第三章-《记者生活三十年》:南方桂系军阀与改组派军人张发奎所部粤军组织了‘救党护国’联军,高举‘讨蒋’的旗帜,与北方冯、阎为桴鼓之应。
清-顾镇--《虞东学诗·祈父之什》:与诗言桴鼓相应,盖废后夺嫡之谋,必有泄于外而腾其说者,诗人闻之而不忍信。
现代-邹韬奋--《抗战以来·忙得一场空》:我得到了这个电报,拍案叫绝,即在大会辩论时公开宣布,又得罗隆基诸先生等桴鼓相应,竟恢复“撤销”字样,得到大多数的通过,震动了全会场。
近代-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现代-郭沫若-第九章三-《洪波曲》: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明-康范生--《与周减斋论王于一古文》:当海内承平,文事方盛时,即吾乡会城,先正尚存,典型犹在,而同郡以及临汝、吉阳诸郡,皆家奉敦盘,人立旗帜,与海内能文之事,声气四驰,桴鼓相应。
故事
清-顾镇--《虞东学诗·祈父之什》:与诗言桴鼓相应,盖废后夺嫡之谋,必有泄于外而腾其说者,诗人闻之而不忍信。
近代-陶菊隐-第三章-《记者生活三十年》:南方桂系军阀与改组派军人张发奎所部粤军组织了‘救党护国’联军,高举‘讨蒋’的旗帜,与北方冯、阎为桴鼓之应。
清-顾镇--《虞东学诗·祈父之什》:与诗言桴鼓相应,盖废后夺嫡之谋,必有泄于外而腾其说者,诗人闻之而不忍信。
现代-邹韬奋--《抗战以来·忙得一场空》:我得到了这个电报,拍案叫绝,即在大会辩论时公开宣布,又得罗隆基诸先生等桴鼓相应,竟恢复“撤销”字样,得到大多数的通过,震动了全会场。
近代-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现代-郭沫若-第九章三-《洪波曲》: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明-康范生--《与周减斋论王于一古文》:当海内承平,文事方盛时,即吾乡会城,先正尚存,典型犹在,而同郡以及临汝、吉阳诸郡,皆家奉敦盘,人立旗帜,与海内能文之事,声气四驰,桴鼓相应。
造句
fú gǔ xiāng yìng
1、“好!”慈禧太后桴鼓相应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
2、施工号令一下,施工人员如桴鼓相应,各自投入了紧张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