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鳸
拼音
sāng h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āng的字 拼音为hù的字 拼音为sang的字 拼音为hu的字基础解释
即桑扈。鸟名。详细解释
即桑扈。鸟名。
《尔雅·释鸟》:“桑鳸,窃脂。” 郭璞 注:“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桑鳸》:“鳸意同扈,止也。《左传》 少皞氏 以鸟名官,九鳸为九农正,所以止民无淫也。桑鳸乃鳸之在桑间者,其觜或淡白如脂,或凝黄如蜡,故古名窃脂,俗名蜡觜,浅色曰窃。 陆璣 谓其好盗食脂肉,殆不然也。”参见“ 桑扈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桑鳸-桑鳸
【出处】
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
Sānɡ Hù
【别名】
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
【来源】
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
【原形态】
体长20余厘米。嘴厚而强,呈短而粗的圆锥形;色黄,先端黑。虹膜褐色。额和头顶呈亮黑色,此色延围眼部、颊部,直达喉部。上体余部均呈灰褐色。翼羽黑色,具金属光辉,外侧初级飞羽均具白斑。尾呈光泽黑色。下体淡褐灰色,腹以下转白色。脚黄白色。雌鸟的头和尾均灰褐,无黑色;一般羽色较苍淡。群栖于山区混交林中或平原杂林中。食物为野生植物的种子及浆果和鳞芽等。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东北部,迁徙时经河北、河南、江苏、四川等地至南部越冬。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虚损羸瘦。①汪颖《食物本草》:主肌肉虚羸,益皮肤。②《东医宝鉴》:炙食,能补气。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胃。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