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凿冰炭
拼音
ruì záo bīng t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ruì的字 拼音为záo的字 拼音为bīng的字 拼音为tàn的字 拼音为rui的字 拼音为zao的字 拼音为bing的字 拼音为tan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 【出自】: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按字解释
枘凿: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
冰炭: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
词典解释
枘凿冰炭-中华成语大词典枘凿冰炭
【拼音】:ruì záo bīng tàn
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参见“枘凿”。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引证
明-唐桂芳--《文会堂记》:君子内重外轻,不肯贬抑其道,求售于人。小人反是,惟恐枘凿冰炭,不雷同于己。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故事
明-唐桂芳--《文会堂记》:君子内重外轻,不肯贬抑其道,求售于人。小人反是,惟恐枘凿冰炭,不雷同于己。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