枎栘
拼音
fū y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即唐棣。也称栘、栘杨。详细解释
即唐棣。也称栘、栘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枎栘》﹝集解﹞:“ 藏器 曰:‘枎栘木生 江 南山谷,树大十数围,无风叶动,花反而后合。《诗》云“唐棣之华,偏其反而”是也。’ 时珍 曰:‘栘杨与白杨是同类二种,今南人通呼为白杨,故俚人有白杨叶有风掣之语。其入药之功大抵相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枎栘-汉语大词典枎栘即唐棣。也称栘、栘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枎栘》﹝集解﹞:“藏器曰:‘枎栘木生江南山谷,树大十数围,无风叶动,花反而后合。《诗》云“唐棣之华,偏其反而”是也。’时珍曰:‘栘杨与白杨是同类二种,今南人通呼为白杨,故俚人有白杨叶有风掣之语。其入药之功大抵相近。’” [/trn]枎疏[trn]大树枝柯四布貌。
●《说文·木部》:“枎,枎疏,四布也。”桂馥义证引汉枚乘《七发》:“根枎疏以分离。”今本枎作“扶”。 [/trn]析[trn]I
xīㄒ〡〔《广韵》先击切,入锡,心。〕1.劈,剖。
●《诗·小雅·车辖》:“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周礼·考工记·弓人》:“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
●《淮南子·俶真训》:“剖贤人之心,析才士之胫。”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高曾祖之木主,迁移无定……岁久,析之为薪。”
2.分开;分散。
●《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
●《荀子·王霸》:“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
●宋叶适《夫人徐氏墓志铭》:“弟有余粟,析之别村。”
●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夫一儒也,裂而为文苑,为儒林,为理学,为心学,岂非析之欲其极乎!”
●鲁迅《书信集·致梁绳袆》:“中国之鬼神谈,似至秦汉方士而一变,故鄙意以为当先搜集至六朝(或唐)为止群书,且又析为三期。”
3.解,解除。
●《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李善注引应劭曰:“酲,酒病;析,解也。”
●《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宋陆游《夏日》诗之四:“米粣解包供午饷,蓱齑傍枕析朝酲。”
●清王士禛《送吴天章归中条山》诗:“朝来宿酲卧未析,吴郎告我归河东。”
4.分析,辨析。
●《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清姚鼐《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正学异端,悬于霄壤,而判于微茫,奚以析焉?”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译书》:“其种非一,或古有今无,或今有古无,或古今俱有之,而古人未能别析其名。”
5.象声词。参见“析析”。
6.见“析翳”。
7.古地名。
●春秋时为楚邑,一名白羽。
●汉于邑置县,南朝宋废。
●北魏复置州,唐废。在今河南省西峡县境。
8.白色。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贼死》:“男子丁壮,析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析,假借为晰。”
9.姓。
●春秋齐有析归父。见《左传·襄公十八年》。
枎栘(II)sī
ㄙ
〔《集韵》相支切,平支,心。〕
1.草名。形似燕麦。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高燥则生葴析苞荔。”
颜师古注:“张揖曰:‘葴,马蓝也;析,似燕麦。’苏林曰:‘析,音斯。’”
2.脾析为牛胃。
●《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鱼醢。”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脾析,牛百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