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母
拼音
dù m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ù的字 拼音为mǔ的字 拼音为du的字 拼音为m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杜母-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杜母
【出典】 《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释义】 东汉人杜诗曾官侍御史。他任南阳太守时,为官清廉慈惠而有善政,百姓比之西汉南阳太守邵(召)信臣,尊为“杜母”。
【例句】 俯圜扉草色,青青如许。儿童拥路。玉溪边、当年杜母。(张辑《瑞鹤仙·寿赵右司》2556)这里以“杜母”喻指赵右司。以杜诗由侍御史出治地方暗切赵氏身世,并预期他有德于民。
杜母
【出典】 《后汉书》卷三十一《杜诗传》:“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释义】 东汉杜诗守南阳有惠政,被百姓赞为“杜母”。后世用作称颂地方官清廉惠民的典故。
【例句】 ①江郡讴谣夸杜母,洛城欢会忆车公。(白居易《寄李蕲州》5189)这里用东汉南阳太守杜母借指蕲州刺史李氏,意在称美。②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李绅《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5482)这里活用杜诗事,借以自愧任地方官期间未能施惠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