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吓猴
拼音
shā jī xià hó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ā的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xià的字 拼音为hóu的字 拼音为sha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xia的字 拼音为hou的字基础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详细解释
-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杀: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
鸡: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吓:恐吓,使害怕。
猴: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
词典解释
杀鸡吓猴-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殺雞嚇猴
杀鸡吓猴-中华成语大词典杀鸡吓猴
【拼音】:shā jī xià hóu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示例
正在气头上,便采取‘~’的手段,传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职。 ★《袁世凯演义》第二回
近义词
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
成语故事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引证
现当代-陶菊隐-第二回-《袁世凯演义》:光绪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职。
现代-姚雪垠-二卷二一章-《李自成》:杨嗣昌对这事不仅顿生兔死狐悲之感,而且也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当代-王火-(二)卷五-《战争和人》:还不明显吗?软禁在此,既可继续盗用我的名义,又可杀鸡吓猴。
故事
现当代-陶菊隐-第二回-《袁世凯演义》:光绪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职。
现代-姚雪垠-二卷二一章-《李自成》:杨嗣昌对这事不仅顿生兔死狐悲之感,而且也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当代-王火-(二)卷五-《战争和人》:还不明显吗?软禁在此,既可继续盗用我的名义,又可杀鸡吓猴。
造句
shā jī xià hóu
1、这位局长把给他提意见的吴主任调离了,这不明摆着是杀鸡吓猴吗?
2、他刚才的做法纯粹是杀鸡吓猴,做给我们看的。
3、为了苟延残喘,敌师长杀鸡吓猴,枪毙了几个逃兵,结果仍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
4、我其实并不想杀鸡吓猴,但对个别不良现象加以批评而引以为诫起的重视却是必要的。
5、眉山的官吏们严防死守,杀鸡吓猴,保住了财源。
6、科索沃战争又是一场杀鸡吓猴的战争。
7、一招杀鸡吓猴还真有用,再以后几天的考试中,竟然没人敢作弊了。
8、县里派人将他追捕回来,将他枷在大街上示众,还是那套杀鸡吓猴的老手段。
接龙
猴子救月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雨打梨花 花枝招展 展转反侧 侧足而立 立场不稳 稳如泰山 山水相连 连理分枝 枝叶扶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组词
近义词
shā jī xià hóu
1、[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杀一儆百]shā yī jǐng bǎi
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3、[杀鸡骇猴]shā jī hài hóu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