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
拼音
mù p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pí的字 拼音为mu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树皮。详细解释
树皮。
《汉书·晁错传》:“ 胡 貉 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周书·王褒传》:“舒惨殊方,炎凉异节,木皮春厚,桂树冬荣。” 唐 元结 《舂陵行》:“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 清 龚自珍 《语录》:“古无朴字,《説文》木部,朴训木皮。 郑 注取朴,云朴所以挞犯教者,盖古人止用木皮挞人,以为教学之刑,其物即名之曰朴。”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木皮-汉语大词典木皮树皮。
●《汉书·晁错传》:“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周书·王褒传》:“舒惨殊方,炎凉异节,木皮春厚,桂树冬荣。”
●唐元结《舂陵行》:“朝飧是草根,暮食是木皮。”
●清龚自珍《语录》:“古无朴字,《说文》木部,朴训木皮。郑注取朴,云朴所以挞犯教者,盖古人止用木皮挞人,以为教学之刑,其物即名之曰朴。”
桤木皮
【拼音名】
Qī Mù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桤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30-40m。树皮光滑,灰色;枝条灰色或灰褐色,无毛,幼枝有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鳞。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几无毛;叶片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4cm,宽2.5-8cm,先端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上面疏生腺点,幼时疏生长柔毛,下面密生腺点,几无毛,脉腋间有时具簇生的髯毛;侧脉8-10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单生,下垂,长3-4cm,每一苞片有花3朵;雌花序球形,每苞片2朵花,无花萼,小苞片附着于苞片上。果穗单生,下垂,长圆形,长1-3.5cm,直径5-20mm,果序柄细长,柔软,长2-8m,无毛,果苞木质,先端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卵形,扁平,长约3mm,具膜质翅。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区的沟边或林中,常成群落生长。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有栽培。
【性味】
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黄水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mù pí
1、然后,我添加新的山毛榉木皮,切割相匹配原和染色和上油整个框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