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辟
拼音
míng b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pì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1.明君。 2.谓还政于君。 3.明法,严明法律。详细解释
明君。
《书·洛诰》:“朕復子明辟。” 蔡沉 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復子明辟。”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就军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
谓还政于君。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 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义。”《后汉书·杜根栾巴等传赞》:“ 邓 ( 邓太后 )不明辟, 梁 ( 梁太后 )不损陵。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
明法,严明法律。
《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明辟-汉语大词典明辟(I)明法,严明法律。
●《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
明辟(II)1.明君。
●《书·洛诰》:“朕复子明辟。”
●蔡沈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
●《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复子明辟。”
●清洪升《长生殿·收京》:“就军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
2.谓还政于君。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阙明辟之义。”
●《后汉书·杜根栾巴等传赞》:“邓(邓太后)不明辟,梁(梁太后)不损陵。慊慊栾杜,讽辞以兴。”
复子明辟
【拼音】:fù zǐ míng bì
解释
指还政或让位。
出处
《尚书·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
示例
《新唐书·裴炎传》:“今若~,贼不讨而解。”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