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
拼音
míng m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基础解释
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这话~是他说的,怎么转眼就不认账了?详细解释
明智、明察貌。多用于歌颂帝王或神灵。
《诗·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毛 传:“明明然,察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一:“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宋 王禹偁 《送筇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明明圣天子,德教如四维。”
明察贤明之士。
《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孔颖达 疏:“汝当明白举其明德之人於僻隐鄙陋之处。”
指显然有明德之人。
《墨子·尚贤中》:“羣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鰥寡不盖。”
犹黾勉。勤勉;勉力。
《诗·鲁颂·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马瑞辰 通释:“在公明明,犹言在公勉勉也。”《汉书·杨恽传》:“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义也。” 宋 梅尧臣 《送李南玉》诗:“明明趋财利,莫卹前人嗤。”
明亮。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四拍》:“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 汉 月应相识。”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三:“院里静静的,一天星斗明明的,衣服潮得湿湿的。”
引申为照亮。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形容尊贵至极。
三国 魏 曹植 《皇子生颂》:“仁圣奕代,永载明明。” 赵幼文 校注:“明明,形容尊贵至极之词。”
显然;清楚。
唐 皎然 《杂兴》诗之一:“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同年上帝,休祥淑禎。” 清 黄宗羲 《答范国雯问喻春山律历》:“舍明明可据之天象,附会 汉 儒所不敢附会者,亦心劳而术拙矣。”
引申为公然。
《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
10.表明。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温元帅显灵》:“众伙计云:非主人仁厚,我辈皆当受刑。虽然,我辈亦当赴元帅庙明明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 周福 道:‘赏是不敢望赏,不过查着了,可以明明心迹罢了。’”
11.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以加重语气。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你看如此春景,真乃咏之不足,翫之有餘,明明是一幅丹青图画也。” 金克木 《文化的解说》四:“明明只是一个人或则一块石头,你看成了神,那也不能说你错,然而对于有真正认识的人说,‘人’是‘真’的存在,而‘神’是‘幻’的存在。”如:这话明明是他说的,用不着问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明明-中華語文大辭典明明ㄇ丨ㄥˊ ㄇ丨ㄥˊmínɡmínɡ表示事情顯然如此。[例]~隔壁就有得買,何必捨近求遠呢|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卻裝作不知道。
明明-辞源3【明明】㊀明察貌。多用於歌頌帝王、神靈。詩 大雅 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傳:“明明然察也。”又 小雅 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㊁察舉賢能之士。書 堯典:“明明揚側陋。”上明字爲明察,明舉;下明字指明德之人。㊂猶黽黽,勉力。詩 魯頌 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漢書六六 楊惲傳報 孫會宗書:“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㊃明亮。宋書 樂志三 漢 曹操 短歌行 對酒:“明明如月,何時可掇?”㊄清楚,分明。唐釋 皎然 晝上人集六 五言雜興之一:“請從象外推,至論尤明明。”㊅顯然,確實。五代釋 靜釋 筠 祖堂集九 南際和尚:“明明是龍不帶鱗,明明是牛不戴角。”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míng míng
1、你明明知道今天降温,为什么不多穿点衣服?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míng míng
1、[显然]xiǎn rán
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这种说法~错误。问题很~。
2、[分明]fēn míng
1.清楚:黑白~。爱憎~。 2.明明;显然:他~朝你来的方向去的,你怎么没有看见他?
3、[显明]xiǎn míng
清楚明白:~的对照。
4、[清楚]qīng chu
1.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字迹~。话说得不~。把工作交代~。 2.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 3.了解:我真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你~不~?
5、[明显]míng xiǎn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字迹~。目标~。
6、[明白]míng bai
1.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他讲得十分~。 2.公开的;不含糊的:有意见就~提出来。 3.聪明;懂道理:他是个~人,不用多说就知道。 4.知道;了解:~其中的奥妙。
反义词
míng míng
1、[含糊]hán hu
1.不明确;不清晰:~其辞。他的话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2.不认真;马虎:这事一点儿也不能~。 3.“不含糊”常用作赞美的话,是“有能耐”或“行”的意思。如:他那手乒乓球可真不含糊。这活儿做得真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