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
拼音
míng jià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jiào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jiao的字基础解释
敬辞,高明的指教(多用于书信):敬聆~。详细解释
高明的指教。对别人言论书札的敬语。
《战国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 郭沫若 《看科学研究成绩展览》诗:“思想武装忘自我,遵循明教学 雷锋 。”
修明教育。
《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
由摩尼教发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组织。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成分。
五代 、 宋 、 元 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 宋 陆游 《条对状》:“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淮南 谓之二禬子, 两浙 谓之牟尼教, 江东 谓之四果, 江西 谓之金刚禪, 福建 谓之明教,揭諦斋之类,名号不一。” 王国维 《观堂别集·摩尼教流行中国考》:“至於 五季 尚有 陈州 母乙 之乱,明教禳鬼之事,及 大中祥符 重修《道藏》,明教经典,乃得因缘编入。”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明教-中華語文大辭典明教明教ㄇ丨ㄥˊ ㄐ丨ㄠˋmínɡjiào1.由摩尼教發展而成的祕密宗教組織。結合道教、佛教等思想。尊奉張角為教祖,敬事摩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五代、宋、元常假借此組織為作亂的工具。2.〈書〉高明的指教。舊時對別人言論書札的敬詞。[例]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戰國策‧魏策一》)。3.〈書〉修明的教化。[例]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不變,而民知於民務,國無異俗(《商君書‧賞刑》)。
明教 -中国文化史辞典由摩尼教演變而成的秘密宗教組織。尊東漢張角為教祖,敬摩尼為光明之神。教義主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相信光明一定戰勝黑暗。教徒服色尚白、倡導儉樸、素食、戒酒、裸葬、不事神佛祖先,但拜日月。該教組織嚴密,長老名行者,徒眾有侍者、聽者、姑婆、齋姊等。流行於淮南、閩、浙、贛一帶。後與彌勒教、白蓮教合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míng jiào
1、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