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
拼音
míng q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qì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陪葬的器物。最初的明器是死者生前用的器物,后来是用陶土、木头等仿制的模型。也作冥器。详细解释
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从 宋 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制的渐少。
明 代还有用铅、锡制作的。《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芻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自是 不疑 鬱悒无已,岂有与明器同居,而不之省,殆非永年。”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殯,摆设明器,好生齐整,我和你看一看波。”
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 注:“谓明德之分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明器-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殉葬品
冥器
古代隨葬的象征性器物。是用竹、木、陶土等制作的實物模型。《禮記·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即把死者當作神明來侍奉的。商代奴隸主死後,除用活人陪葬(人殉)外,還要用許多有實用價值的器物陪葬,叫“祭器”。明器制度是人殉制度和祭器制度的演變,是一個進步。孔子就認為這是深明辦喪事道理的事,如果用生人使用的物品來殉葬,那就太糟糕了。明器後來又叫“冥器”。自宋代起,紙做的明器逐漸流行。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紙為之,謂之冥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míng qì
1、[冥器]míng qì
同“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