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
拼音
míng zhé bǎo shē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zhé的字 拼音为bǎo的字 拼音为shēn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zhe的字 拼音为bao的字 拼音为she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明哲:明智,洞察事理。
保:指能够保护自己,不使自己受到损害或陷入危险。
身:身体、自身。
词典解释
明哲保身-中華語文大辭典明哲保身明哲保身ㄇ丨ㄥˊ ㄓㄜˊ ㄅㄠˇ ㄕㄣmínɡzhé-bǎoshēn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意思是明智的人,遇事能適當處置,善於保全自己。現指能迴避原則性問題,保全個人利益的處事態度。[例]~,進退自如。
明哲保身-中华成语大词典明哲保身
【拼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解释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
《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示例
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朱自清《论气节》
近义词
洁身自好
反义词
同流合污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管闲事
英文
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日文
こざかしくて保艖(ほしん)のことをする
法文
se tenir prudemment à l'écart du danger
德文
:nur um die eigene Haut besorgt sein
成语故事
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出处
引证
晋-葛洪--《抱朴子·仁明》:明明在上,元首之尊称也;明哲保身,《大雅》之绝踪也。
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大家都知道“贤者避世”,我以为现在的俗人却要逃雅,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高祖五年·论》: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物外,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明-瞿佑--《归田诗话》:(白)乐天晚年,优游香山绿野,近乎明哲保身者。
现代-朱自清--《论气节》: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现代-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明哲保身在这危乱的时代并不见得就是智慧。
唐-李延寿等--《南史·谢瞻传》:若处贵而能以遗权,斯则是非不得而生,倾危无因而至,君子以明哲保身,其在此乎!
明-朱鼎--《玉镜台记·系狱》:灾殃天降非由己,陷阱难回避。不能明哲保身,可怜百口为累。
清-夏敬渠-三八回-《野叟曝言》:但二弟蹈此危机,恐难完璧,怎得他知几远引、明哲保身才好。
现代-巴金-二三-《家》:他真想兴起手向马弁的脸上打去,但是无意间他瞥见了那个人腰间的盒子炮。他,士大夫出身的他,虽然有他的骄傲,但也有他的谨慎,他也知道“明哲保身”的古训。
现代-老舍-五三-《四世同堂》:过度爱和平的人没有多少脸皮,而薄薄的脸皮一旦被剥了去,他们便把屈服叫作享受,忍辱苟安叫作明哲保身。
清-沈起凤--《谐铎·烧录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动称好辨,僇辱及之矣。
唐-陆贽--《李叔明右仆射制》:行止两全,必惟明哲,致其用以匡国,敦乎道以保身,周旋令名,始终不替,斯贤者之极致,而行之实难。
故事
晋-葛洪--《抱朴子·仁明》:明明在上,元首之尊称也;明哲保身,《大雅》之绝踪也。
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大家都知道“贤者避世”,我以为现在的俗人却要逃雅,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高祖五年·论》: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物外,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明-瞿佑--《归田诗话》:(白)乐天晚年,优游香山绿野,近乎明哲保身者。
现代-朱自清--《论气节》: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现代-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明哲保身在这危乱的时代并不见得就是智慧。
唐-李延寿等--《南史·谢瞻传》:若处贵而能以遗权,斯则是非不得而生,倾危无因而至,君子以明哲保身,其在此乎!
明-朱鼎--《玉镜台记·系狱》:灾殃天降非由己,陷阱难回避。不能明哲保身,可怜百口为累。
清-夏敬渠-三八回-《野叟曝言》:但二弟蹈此危机,恐难完璧,怎得他知几远引、明哲保身才好。
现代-巴金-二三-《家》:他真想兴起手向马弁的脸上打去,但是无意间他瞥见了那个人腰间的盒子炮。他,士大夫出身的他,虽然有他的骄傲,但也有他的谨慎,他也知道“明哲保身”的古训。
现代-老舍-五三-《四世同堂》:过度爱和平的人没有多少脸皮,而薄薄的脸皮一旦被剥了去,他们便把屈服叫作享受,忍辱苟安叫作明哲保身。
清-沈起凤--《谐铎·烧录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动称好辨,僇辱及之矣。
唐-陆贽--《李叔明右仆射制》:行止两全,必惟明哲,致其用以匡国,敦乎道以保身,周旋令名,始终不替,斯贤者之极致,而行之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