旰食
拼音
gàn s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àn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1.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左传·昭公二十年》:“奢 闻 员 不来,曰:‘楚 君、大夫其旰食乎!’” 2.泛指勤于政事。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今 兴 官尊任重,经略千里,当听讼侍祠,班詔劝课,早朝旰食,夕惕若厉。”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恩。”《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陆>发刊辞》:“于是大陆之君臣,乃由此而旰食矣。”详细解释
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左传·昭公二十年》:“ 奢 闻 员 不来,曰:‘ 楚 君、大夫其旰食乎!’”
泛指勤于政事。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今 兴 官尊任重,经略千里,当听讼侍祠,班詔劝课,早朝旰食,夕惕若厉。”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恩。”《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陆>发刊辞》:“于是大陆之君臣,乃由此而旰食矣。”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旰食-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旰食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伍)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晋·杜预注:“将有吴忧,不得早食。”
【释义】 旰食原指不能按时进餐,春秋时伍奢预言楚国的国君和大夫将因伍员复仇而顾不上按时吃饭。后世以“旰食”喻指勤于政事,常用作称颂帝王之词。
【例句】 ①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2273)这里说皇帝勤于政事。②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钱起《秋霖曲》2602)这里说皇帝勤政忧民,关切淫雨灾情。③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其一7592)这里用“旰食”典表现皇帝的忧虑。④杨公当此晨,省灾常旰食。(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9180)这里以“旰食”形容杨公忙于巡视灾区,顾不上吃饭。
旰食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杀之。”晋·杜预注:“将有吴忧,不得早食。”
【释义】 旰食原指不能按时进餐,伍奢曾用此语描述楚国的国王和大夫将因忧虑伍员复仇而顾不上按时吃饭。后人常用“旰食”形容勤于政事,多用作称颂帝王之词。
【例句】 ①旰食亲万机,海宇熙熙。(曹勋《十六贤·闲暇》1216)这里用来歌功颂德,说当朝皇帝亲理国事以至废寝忘食。②见说君王方旰食,借箸哺应为吐。(李曾伯《贺新郎·送静斋堂召,和朔斋韵》2825)这里用本典称颂皇帝勤于政事,从而表示相信贤材必会受到延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gàn shí
1、他多次自励,只要能“救乱”,那怕是宵衣旰食,头上再添几许白发,也在所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