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削月朘
拼音
rì xuē yuè juā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rì的字 拼音为xuē的字 拼音为yuè的字 拼音为juān的字 拼音为ri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 拼音为yue的字 拼音为juan的字基础解释
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详细解释
- 【解释】: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 【出自】: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 【示例】:民~,未知救弊之术。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逐渐缩小
按字解释
日:天,一昼夜。
削:用刀平着或斜着去掉物体外面的一层。
月: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朘:缩小,减少。
词典解释
日削月朘-中華語文大辭典日削月朘日削月朘ㄖˋ ㄒㄩㄝˋ ㄩㄝˋ ㄐㄩㄢrìxuè-yuèjuānㄖˋ ㄒㄩㄝ ㄩㄝˋ ㄐㄩㄢrìxuē-yuèjuān語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一天天地損削縮減。也指不斷地受到搜刮。也作「日朘月削」。[例]~,卒見凋弊|百姓~,遂至困乏。
日削月朘-辞源3【日削月朘】朘,juān。一天天地削減。漢書五六 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也作“日朘月削”、“日朘月減”。新唐書一二三 蕭至忠傳上時政疏:“若公器而私用之,則公義不行而勞人解體;私謁開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見凋弊。”宋 司馬光 司馬溫公集四七 章奏 乞罷將官狀:“又頃歲以來,自轉運使知州以下,白直及迎送之人,日朘月減。出入導從,大爲蕭條。”
出处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引证
唐-白居易--《齿落辞》: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辅车龂腭,日削月朘。
宋-包拯--《孝肃包公奏议·八·言陕西盐法·二》:若不锐意而速图之,臣恐日削月,为害不浅。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北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故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不敢营生。富者返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日削月朘,有减无增。以此为富民之术,不亦疏乎!
明-史鉴--《坍荒田粮宜与开豁》:江南诸州北枕大江,东濒沧海,而太湖一水潴其中。近水之田,风涛吞噬,日削月朘,什亡四五。
宋-洪迈--《容斋三笔·国家府库》:今之事力,与昔者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缗钱之入,殆过十倍。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故事
唐-白居易--《齿落辞》: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辅车龂腭,日削月朘。
宋-包拯--《孝肃包公奏议·八·言陕西盐法·二》:若不锐意而速图之,臣恐日削月,为害不浅。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北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故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不敢营生。富者返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日削月朘,有减无增。以此为富民之术,不亦疏乎!
明-史鉴--《坍荒田粮宜与开豁》:江南诸州北枕大江,东濒沧海,而太湖一水潴其中。近水之田,风涛吞噬,日削月朘,什亡四五。
宋-洪迈--《容斋三笔·国家府库》:今之事力,与昔者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缗钱之入,殆过十倍。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造句
rì xuē yuè juān
1、民日削月朘,未知救弊之术。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rì xuē yuè juān
1、[日削月割]rì xuē yuè gē
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2、[日朘月削]rì juān yuè xuē
朘:缩小,减少。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反义词
rì xuē yuè juān
1、[日积月累]rì jī yuè lěi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