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拼音
xuán fù huā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uán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huā的字 拼音为xuan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hua的字基础解释
又名金沸草。多年生草本。叶针形或长椭圆形。花色黄,圆而覆下,故名。可入药。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旋覆花》:“花状如金钱菊。水泽边生者,花小瓣单;人家栽者,花大蕊簇,盖壤瘠使然。”谢觉哉《不惑集·做概念的游戏》:“中药铺的药柜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贴着药名……花类的药,如白菊花、红花、旋覆花。”详细解释
又名金沸草。多年生草本。叶针形或长椭圆形。花色黄,圆而覆下,故名。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旋覆花》:“花状如金钱菊。水泽边生者,花小瓣单;人家栽者,花大蕊簇,盖壤瘠使然。” 谢觉哉 《不惑集·做概念的游戏》:“中药铺的药柜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贴着药名……花类的药,如白菊花、红花、旋覆花。”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旋覆花-中药大典旋覆花
旋覆花
Flos Inulae
(英)Inula Flower
别名 金福花、金佛花、小黄花子。
来源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0~60cm,不分枝,有平伏毛。基生叶及下部叶较小,中部叶披针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0cm ,宽1~3cm,先端锐尖,基部急狭,无柄或半抱茎,全缘,两面有疏毛。头状花序直径2.5~3cm,多个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半球形,绿黄色;舌状花1层,黄色,管状花多数,密集。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沟边、路旁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浙江、江苏、四川、广东。
采制 夏、秋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性状 花序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 ,总苞片5层,复瓦状排列,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4~11mm;舌状花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棕黄色,长约5mm,先端5齿裂;子房长5~6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 (taraxasterol, inusterol A)、槲皮素、异槲皮素、氯原酸、咖啡酸。
性味 性微温,味苦、辛、咸。
功能主治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桔梗目
科编号: 300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属中文名: 旋覆花属
属拉丁名: Inula
种中文名: 旋覆花
种拉丁名: Inula japonica Thunb.
其它属名: 金佛花、金佛草(江浙)、六月菊(河北)
种下等级: Inula britanica L. var. japonica (Thunb.) Franch.; 种下等级:b.Inula
japonica Thunb. f. giraldii (Diels) J. Q. Fu; 种下等级:c.Inula japonica Thunb.
var. ovata C. Y. Li; 种下等级:d.Inula japonica Thunb. var. ramosa Kom.
生境: 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
海拨低限: 150
海拨高限: 24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蒙古;朝鲜;苏联;日本
国内分布: 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四川;贵州;福建;广东
所在卷册: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