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瞳
拼音
fāng tó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āng的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fang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基础解释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与世隔絶,有黄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唐 李白《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王琦 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宋 苏轼《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鑠走山中。”清 赵翼《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巖电常晶荧。”详细解释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与世隔絶,有黄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王琦 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宋 苏轼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鑠走山中。” 清 赵翼 《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巖电常晶荧。”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方瞳-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方瞳
【出典】 晋·葛洪《神仙传》卷一○《李根》:“李根,字子源,许昌人也。……住寿春吴太文家,太文从之学道。……太文说‘根两目童子皆方’。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童子方也。’根告诸弟子言:‘我不得神丹大道之诀,唯得地仙方尔。’”晋·王嘉《拾遗记》卷三《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惟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五老即五方之精也。”
【释义】 道家《仙经》云,八百岁之人瞳孔为方形。神仙家描述的得道者与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皆为方瞳孔。后世因用作咏仙道的典故,宋词中常借以祝人长寿。
【例句】 ①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苏轼《戚氏》[玉龟山]296)这里以方瞳描写瑶池的神仙。②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朱熹《满江红·刘知郡生朝》1674)这里用方瞳赞美寿主刘氏相貌年轻。③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辛弃疾《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间戏作》1882)作者向人贺寿,词中用“方瞳”典称美对方像个长生不老的神仙。④搏控乾坤龙马,簸弄坎离日月,苍鬓映方瞳。(洪咨夔《水调歌头·送曹侍郎归永嘉》2465)这里以“方瞳”为喻,说曹氏退居后将永葆青春。⑤炼得内丹成熟后,看河车、常运方瞳碧。(王迈《贺新郎·寿右史。正月初七》2523)这里用“方瞳”典祝愿寿主健康长寿。
方瞳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隔绝,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
●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王琦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宋苏轼《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铄走山中。”
●清赵翼《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岩电常晶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