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司马
拼音
fāng wài sī mǎ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āng的字 拼音为wài的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mǎ的字 拼音为fang的字 拼音为wai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ma的字基础解释
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方外:世俗礼法之外。
司马: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後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词典解释
方外司马-辞源3同:方外司馬
方外司马-中华成语大词典方外司马
【拼音】:fāng wài sī mǎ
解释
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俄而引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出处
引证
唐-李延寿--《北史·王晞传》:(王晞)性闲澹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遊,登临山水,以谈宴为事,人士谓之“方外司马”。
清-李渔-二回-《十二楼·闻过楼》:由此观之,古来所称方外司马、山中宰相其人者,都不是凡胎俗骨。
故事
唐-李延寿--《北史·王晞传》:(王晞)性闲澹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遊,登临山水,以谈宴为事,人士谓之“方外司马”。
清-李渔-二回-《十二楼·闻过楼》:由此观之,古来所称方外司马、山中宰相其人者,都不是凡胎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