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草
拼音
duàn cháng cǎ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uàn的字 拼音为cháng的字 拼音为cǎo的字 拼音为duan的字 拼音为chang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断肠草-中国神话大词典断肠草
一名“相思草”。《述异记》卷上:“今秦赵间有相思草,状如石竹,而节节相续,一名断肠草,又名愁妇草。”唐李白《妾薄命》诗:“昔为芙蓉花,今作断肠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六》云:“(钩吻)广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民间文学》1979年第9期《浙江药材传说·茶与断肠草》略云:神农生而为水晶肚腹,洞见肺肝肠胃。始尝百草,遇茶,见叶片入腹,上下往来巡查,将五脏六腑洗擦清爽,因名之曰“查”,后人讹呼为“茶”。茶解众毒,遂备之于身以解毒。神农为民治病,尝遍百草,几无日不中毒,悉赖茶以解之,后至断肠草,以其毒剧,甫入喉,不及取茶,肠已寸断,终于牺牲。民感其德,称之为“药王菩萨”,建药王庙以祀之。参见“神农”(249页)。
断肠草
【拼音名】
Duàn Chánɡ Cǎo
【别名】
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来源】
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以根、叶及全草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叶、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毒性】
本品含多种极毒的钩吻碱,误食能致命。中毒后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抢救方法:立即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要洗胃,保温,人工呼吸,使用兴奋药。民间抢救方法·鸭毛蘸花生油拭咽喉催吐,吐后再灌服花生油1小杯;·新鲜鸭血或鹅血1大碗灌服;·鸭蛋3个,取蛋清调花生油灌服;·鲜马尾松树梢8条(去叶),韭菜(全草)1把,铺地蜈蚣(马鹿角)0.5~1两。共捣烂,冲水半碗,取滤液服;·蕹菜根、茎(去叶)1斤,捣烂绞汁内服;·鲜积雪草捣烂拌茶油灌服;·金银花连叶捣烂榨汁拌红糖灌服。
【性味】
苦、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
禁止内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