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拼音
jiào 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ào的字 拼音为àn的字 拼音为jiao的字 拼音为an的字基础解释
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详细解释
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清 末指因外国教会欺压人民而引起的诉讼案件,也指人民反抗教会欺压而引起的外交事件。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乃一旦偿兵费,赔教案,甚至供玩好、养国蠹者,皆莫不取之于商人。”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九○六年在 江西 也发生了一件教案,革掉了一个知县,吃亏的还是 中国 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教案-中華語文大辭典教案教案ㄐ丨ㄠˋ ㄢˋjiào’àn1.教師為了講課而編寫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目標、目的、方法及步驟、時間分配等。2.因宗教問題引起的衝突事件。[例]清末~頻傳,肇因於中西雙方在宗教認知上差異。
教案 -中国文化史辞典指近代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略中國,引起廣大人民反抗而釀成的案件。鴉片戰爭後,歐美各國利用不平等條約,派遣大批教士潛入中國各地進行非法宗教活動,刺探情報,攫奪權益,強占土地,欺淩群眾,挑起教徒與非教徒的糾紛,因而激起公憤,廣大群眾紛紛起來焚燒教堂,驅逐傳教士,收回被侵占的土地財物。從1856年至1889年先後發生的教案就達三百多起,著名的有1870年的“天津教案”。至1900年終於激起全國性的義和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