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髯
拼音
pān lóng r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ān的字 拼音为lóng的字 拼音为rán的字 拼音为pan的字 拼音为long的字 拼音为r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攀龙髯-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攀龙髯攀龙须、龙髯、龙驭
【出典】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释义】 传说黄帝乘龙仙去,小臣攀龙髯,龙髯拔落,帝弓堕落。百姓抱弓与龙髯号哭。后世用作哀悼皇帝的典故,有时也借以喻指亲附皇帝。
【例句】 ①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李峤《汾阴行》690)这里借以追述汉武帝去世。②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杜甫《洛阳》2522)这里化用“龙髯”典,意谓上皇李隆基与唐肃宗重返长安,百姓重睹二帝。③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刘禹锡《翠微寺有感》3972)翠微寺旧为翠微宫,原是唐太宗李世民避暑之地。这里以“龙髯不可望”为喻,自述追怀唐太宗的思绪。④仍闻老叟垂黄发,犹说龙髯缥缈情。(鲍溶《温泉宫》5519)这里说,仍有老叟追述唐玄宗逝世的故事。⑤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姚合《文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5710)这里用攀龙髯喻指文宗逝世。⑥龙髯不可附,空见望仙台。(顾非熊《武宗挽歌词二首》其一5788)唐武宗李炎迷信神仙,曾建望仙台。这里用本典说他未能实现求仙的愿望。⑦龙髯悲满眼,螭首泪沾裳。(温庭筠《题翠微寺二十二韵》6735)这里以“龙髯”为喻,自述追怀唐太宗的情思。⑧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温庭筠《题李卫公诗二首》其二6765)这里以“龙须无路攀”喻指李卫公(德裕)被唐宣宗贬往崖州而卒,不得追随于皇帝身边。⑨看却龙髯攀不得,红霞零落鼎湖空。(曹唐《仙都即景》7345)仙都山为传说中黄帝炼丹之地。这里用“攀龙髯”典表现凭吊黄帝遗迹的情怀。(10)景帝龙髯消息断,异香空见李夫人。(韩偓《过茂陵》7826)这里用“龙髯”喻指汉景帝之死,借以讽刺汉武帝不复思念其父。
传说黄帝乘龙仙去, 小臣攀龙髯, 龙髯拔落, 帝弓坠地。百姓因抱弓与龙髯哭。后因用作哀悼皇帝的典故。有时也喻指亲附皇帝。
〔出典〕《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 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 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 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 乃悉持龙髯, 龙髯拔堕, 堕黄帝弓。百姓仰望, 黄帝既上天, 乃抱其弓及龙髯号, 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其弓曰乌号。”
〔用例一〕唐代刘禹锡《翠微寺有感》:“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 翠微寺: 原为唐太宗避暑行宫。此怀念唐太宗。)
〔用例二〕唐代顾非熊《武宗挽词二首》其一:“龙髯不可附, 空见望仙台。”